准备课《数学游戏》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024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各年级教材都以全新面孔出现。课标颁布在前,教材使用在后,今年秋季中小学全面使用新教材。从目录来看,新版教材覆盖三个领域,内容有所调整,将数与代数内容做集中安排。
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和老教材确实变化很多。对比新旧教材的目录,取消了准备课、位置、认识钟表等单元,将其内容融入到了新的数学游戏部分,降低了难度。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连在了一起,把11-20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连接在一起。有点整合的意味,保证教学时的连续性。将认识图形(一)明确为认识立体图形。小学阶段的图形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图形,另一种是立体图形。所以新教材的知识更加明确易懂。原本的数学准备变为了数学游戏,通过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在教室里玩一玩等环节,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用新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始小学的学习时光,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接下来就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准备课《数学游戏》部分的具体内容。
一、单元整体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新教科书的起始单元,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教科书一开始就设计了数学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后再进入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5个数学主题活动,包括熟悉校园和教室的活动、贴近幼儿园活动方式的室内和室外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消除陌生感,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逐步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在具体的活动中,唤起学生关于数数、图形、方位、比较等数学知识和经验。同时,进行热爱祖国、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遵守规则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遵守时间、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倾听他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内容安排
本单元是幼小衔接活动课,强调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唤起幼儿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经验,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游戏经验,在入学初期,游戏活动是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小学校园的新场景也为学生的游戏活动提供了空间。根据游戏活动场景和内容设计,教科书在本单元安排了“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
和“在教室里玩一玩”四个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每个游戏活动都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目标。如“在校园里找一找”要引导学生数校园内物体的数量,用基数和序数表达,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校园,为后面的校园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有序观察、游戏运动,唤醒幼儿园的已学知识,初步感悟和体验数量及多少,学习前、后、左、右,巩固数数的方法,学会比高矮和比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单元3个场景,5个主题,16个游戏活动。
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有着巨大的差别,进入小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与挑战。为了消除学生进入新环境的陌生感,做好入学适应,本单元将学生进入小学后最常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作为背景情境,以背景情境为行进线索,从校园到教室,再到座位。为了顺接幼儿园,在最初的“校园”情境开展参观校园的活动;为了让学生适应小学课堂,在最后的“座位”情境进行正式学习数学前的准备活动。在各个情境下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室外游戏和室内游戏。在校园里和操场上开展室外游戏活动;进入教学楼以后,寻找、认识教室、在教室里开展室内游戏活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也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习准备”这一节专门设计了关于上课常规和学习习惯的活动。除此之外,在认
识校园和教室时,渗透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日常学习生活规则;在游戏活动时,注意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团队协作等相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
3.编写特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开始,需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渡。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要双向衔接,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小学阶段的幼小衔接有明确要求,即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安排了更具体的幼小衔接活动,即“综合与实践”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