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以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间表》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间表,学会看时间、记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观察时间表,理解时间概念,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学生数据分析意识,通过记录和解读时间表,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个性化时间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时间表的构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明白时间表的基本构成,包括时间单位、时间顺序和常用时间表示方法。例如,通过讲解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如早上、中午、晚上等,以及对应的时间表示,如8:00、12:00、18:00等,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时间表的基本要素。
2.教学难点:
-看懂和记录时间: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和如何准确记录时间。例如,在教授如何看懂电子钟或传统钟表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读取分钟和秒数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时间推算:难点还包括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差计算,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例如,从早上8:00到下午3:00的时间差是多少,这需要学生掌握时间的加减法以及时间的单位换算。
-个性化时间表设计: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时间表,这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时间概念,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和创造力。例如,学生需要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个人时间管理表,这要求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块,并考虑时间的连续性和跳跃性。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钟、传统钟表、白板或黑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课程平台:班级教学软件或在线教育平台,用于展示电子时间表和互动练习
-信息化资源:时间表制作软件、时间管理教育视频、在线时间测试题库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钟表模型)、图片素材(展示不同时间场景)、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天时间的?”引入话题。
-展示一张家庭生活的时间表,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时间表的特点。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表”,并简要介绍学习时间表的重要性。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时间表的构成,包括时间单位、时间顺序和常用时间表示方法。
-通过实物教具(如电子钟、传统钟表)展示时间的流逝和不同时间点的表示。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推算练习,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利用信息化资源展示时间管理的教育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时间表,并分享设计思路。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几个时间点,让学生判断时间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进行时间推算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利用课程平台上的在线时间测试题库,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表的重要性。
-总结时间表的构成要素,如时间单位、时间顺序和常用时间表示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时间。
5.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设计一个个人时间管理表,包括每天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时间。
-要求学生记录一周的时间表,并分析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表,共同探讨时间管理的方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时间管理游戏:通过在线或实体游戏,如“时间沙漏”或“时间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历史知识: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工具,如古埃及的日晷、中国的漏壶等,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知。
-地理时间差异:探讨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异,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时间的影响。
-日常生活应用:收集生活中使用时间表的实例,如火车时刻表、电影院放映时间表等,让学生认识到时间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拓展建议:
-家庭时间规划: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时间表,共同管理家庭事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个人时间日志: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日常活动,分析时间使用情况,找出时间浪费的地方,并制定改进计划。
-时间管理工具:介绍一些简单的时间管理工具,如闹钟、计时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日常时间。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的书籍,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激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兴趣。
-时间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