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了解校园小帮手的角色和职责,学会基本的校园服务技能。
-具体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识别校园生活中的服务需求,掌握清洁、整理、帮助他人等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服务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细节说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例如,在清洁公共区域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或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缺乏应变能力。因此,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介绍校园服务技能的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清洁工具和标识牌等,用于模拟校园服务场景,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提供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讨论成果,并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有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教室前,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节很有意义的新课——《1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同学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些小事情,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帮手,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他们所知道的校园小帮手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校园小帮手”几个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校园小帮手?他们有哪些职责?”
-学生们开始讨论,老师适时引导,总结出校园小帮手是那些在校园里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人。
2.老师展示一组校园小帮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行为,如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帮助同学等。
3.老师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做校园里的小帮手?”
-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总结出学习做校园小帮手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4.老师讲解校园小帮手的职责,包括清洁、整理、帮助他人等,并举例说明。
5.老师展示一段校园服务技能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三、实践操作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以下任务:
-观察校园环境,找出需要帮助的地方。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行动计划。
-执行行动计划,完成校园服务任务。
2.老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们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小组讨论
1.各小组完成校园服务任务后,回到教室,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长代表小组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内容:
-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关心集体。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大家争做校园小帮手。
五、总结与反思
1.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学习做校园小帮手的重要性。
-学生们纷纷表示认同,并表示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
2.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
-每天观察校园环境,发现需要帮助的地方。
-积极参与校园服务活动,争做校园小帮手。
3.老师鼓励学生们在课后与家人、朋友分享所学,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做校园小帮手的重要性。
-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
3.老师宣布下课,学生们起立向老师致敬,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校园环境观察记录表: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校园环境中的需要帮助的地方,以及他们提供的帮助。
-校园服务技能手册:收集整理一些常见的校园服务技能,如清洁、整理、帮助他人等,制作成手册,供学生参考。
-校园小帮手故事集:搜集一些校园小帮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2.拓展建议:
-观察与记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校园环境,记录下需要帮助的地方,如乱扔垃圾、桌椅摆放不整齐等,并思考自己可以如何提供帮助。
-实践与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服务活动,如清洁公共区域、整理图书角、帮助同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做小帮手的乐趣和成就感。
-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