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乡村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
一、教学内容
《走进美丽乡村》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数、加减法展开。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具体内容包括:1.认识数字1-10;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3.数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对数量关系的初步感知能力。
2.培养空间观念:在描绘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空间和方位的变化,提升空间观念。
3.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1-10的数字顺序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书写和识别这些数字。
②理解并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计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③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乡村景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的数学分析。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在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原理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②学生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时,可能会遇到障碍,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和实践活动来强化联系。
③学生在书写数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提高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可能会缺乏策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白板、黑板、粉笔、计数器、数字卡片、教学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一年级数学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乡村风景图片、数字动画、加减法练习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小组合作、游戏教学、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喜欢这样的地方吗?”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走进美丽乡村,一起去探索这里的数学奥秘。”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板书:1-10的数字顺序,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2.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排列数字顺序,并检查学生的排列是否正确。
3.教师讲解加减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如:3+2=?5-2=?
5.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加减法吗?”
6.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加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计算购物、分配食物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巡视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4.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数字的顺序、加减法运算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说明,如:“如果妈妈买了5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她一共买了几个水果?”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思考生活中可以运用加减法的场景。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环保理念相结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美丽乡村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用水量、用电量等,提高环保意识。”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教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并记录生活中运用加减法的场景。
备注:整个教学过程用时45分钟,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乡村建设知识:介绍乡村规划、环境整治、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建设的多方面内容。
-数学与生活:收集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的例子,如烹饪、购物、运动等,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故事:搜集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如《阿凡提的故事》、《九章算术》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传统节日与数学: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探讨节日中的数学元素,如红包金额的计算、节日装饰的对称性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生活中使用数学的场景,如家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