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4~5的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4~5的数序、计数、加减法等概念;最后,通过游戏、练习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通过认识4~5,学生能够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4~5的数序: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4和5的顺序关系,能够正确地数出4个或5个物体,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认识4~5的加减法: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4+1=5,5-1=4等简单的加减法关系,初步建立加减法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顺序和连续性: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数的连续性和顺序关系是一个难点。例如,在数数时,学生可能会混淆4和5的顺序,或者无法理解数数是连续进行的。
-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4+1等于5,或者5-1等于4,这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加减概念。例如,通过使用计数器或小棒,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的增加和减少。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如《4~5的认识》相关页码。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数字卡片、计数器图片、动画演示加减法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等实验器材,用于直观展示数的加减操作。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4~5的认识》预习资料,如PPT展示数字4和5的特点,视频介绍计数方法。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数出4和5?”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数的计数和比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反馈或口头报告,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通过预习资料初步了解4和5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操作活动来数出4个或5个物体。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预习笔记或简单的数数记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提高预习效率和互动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数的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4个和5个苹果的图片,引出“4和5的认识”主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4和5的数序,以及它们的基本加减法。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数数比赛”和“找规律”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数数和比较。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提问,如“为什么4+1是5?”进行即时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数的概念和加减法。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数和比较,体验数学的乐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关于数数和加减法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数的概念和加减法。
游戏活动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通过讲解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数4和5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数家中的物品并记录。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数学绘本或相关网站,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数的概念。
反馈作业情况:检查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4和5的认识,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的起源与历史:介绍数字的起源,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数字等,以及数字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数的符号与表示:探讨不同文化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如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等,以及它们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
-数的趣味知识:收集一些与数字相关的趣味知识,如数字谜题、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