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18.0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62千字
文档摘要

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思路

本课《题西林壁》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旨在引导学生领略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思路以诵读为基础,通过赏析、想象、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哲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品读《题西林壁》,学生能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分析诗句,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想象诗中画面,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诗歌有着天然的喜爱,但阅读理解能力尚在发展阶段。本班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但深入理解和赏析的能力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把握。素质方面,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待培养,对诗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进一步激发。

行为习惯上,学生普遍能够认真听讲,但在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上有所欠缺。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影响了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题西林壁》的教材或配套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题西林壁》相关的图片,如西林壁的实景照片或描绘山水的画作,以及相关的背景音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境。

3.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原文、注释以及诗人的简介,辅助学生理解。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设置阅读角,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并准备小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学生作品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教室前方,微笑着与学生打招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它的名字叫做《题西林壁》。”

2.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等待学生回答)

3.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和诗的背景。

二、初读感知

1.老师出示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朗读完毕后,老师提问:“大家朗读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现哪些字词读起来比较困难?”(等待学生回答)

3.学生回答后,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4.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作者为什么要题壁呢?”(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题”字)

5.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题’在这里是指‘写’或‘画’,作者苏轼在游览西林壁时,被壁上的题诗所吸引,于是也题下了自己的诗。”

三、品读赏析

1.老师展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提问:“这句诗描写了什么景象?大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引导学生关注“横看”、“侧看”、“远近”、“高低”等词语)

3.学生描述后,老师总结:“这句诗通过‘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四个角度,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4.老师展示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提问:“这句诗表达了什么哲理?大家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引导学生关注“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词语)

6.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这句诗揭示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告诉我们只有跳出自己的视角,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

四、拓展延伸

1.老师提出问题:“除了这两句诗,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或者表达了哲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2.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一些相关的诗句,如《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等。

3.老师提问:“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让我们明白了欣赏美景和感悟人生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

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赏析诗句,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领悟了人生的哲理。”

2.老师鼓励学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