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寓意。
-能够准确、流利地讲述故事,丰富词汇量,如井沿大话等。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自主阅读、集体阅读、角色扮演等,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书籍的情感。
-引导幼儿认识到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视野,要开阔眼界,不断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对话。
-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不能盲目自大,要全面了解事物。
2.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如何让幼儿将故事中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中有所体现。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2.提问引导法
-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情节、角色特点和寓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
-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深入理解角色的心理和情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自主阅读简单的绘本。
-幼儿对天空、井口等有一定的生活认知。
2.物质准备
-《坐井观天》的故事图片、多媒体课件。
-青蛙和小鸟的头饰若干。
-绘制有井口、井沿等场景的背景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天空吗?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天空的印象。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天空的故事,故事里有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它们对天空有不一样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讲述故事(10分钟)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同时展示相应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问,如青蛙在哪里?小鸟从哪里来?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理解故事内容。
2.分段讲述与提问
-讲述第一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教师提问:青蛙坐在哪里?小鸟落在了哪里?井沿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井沿的含义,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讲述第二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教师模仿青蛙和小鸟的语气,生动地再现它们的对话。对话结束后,教师提问: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它们对天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幼儿理解青蛙和小鸟由于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天空范围也不同。
-讲述第三段:小鸟邀请青蛙跳出井口看看。
-教师提问:小鸟为什么邀请青蛙跳出井口?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引导幼儿体会青蛙的固执和它对外面世界的不了解。
-讲述第四段: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它会怎么想?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寓意。
(三)深入理解故事(10分钟)
1.小组讨论
-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说的是真话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即不能像青蛙那样局限于自己的视野,要开阔眼界,全面了解事物。
2.角色扮演
-教师为幼儿提供青蛙和小鸟的头饰,邀请幼儿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模仿它们的对话和动作,再次表演故事。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幼儿认真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