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感统训练对于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感统教室方案及相关器材配备,能够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训练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感统教室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这是首要原则。教室地面应采用柔软、防滑、有弹性的材料,如橡胶地垫等,防止儿童摔倒受伤。器材要牢固、无尖锐边角,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趣味性原则
通过色彩鲜艳的装饰、有趣的器材造型等,激发儿童参与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训练过程充满乐趣。
功能性原则
根据感统训练的不同项目需求,合理规划空间,配备相应的器材,以满足儿童在触觉、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方面的训练要求。
可扩展性原则
考虑到儿童训练需求的变化和发展,教室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日后对器材进行增减和调整。
三、感统教室空间布局
入口与缓冲区
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入口区域,放置鞋柜和挂衣架,方便儿童和家长更换鞋子和衣物。缓冲区可铺设柔软的地垫,作为过渡空间,让儿童从外界环境平稳过渡到感统教室。
训练区
1.触觉训练区:
-安排在教室的一侧,可设置触觉球池、触觉隧道、触觉板等器材。触觉球池内填充各种质地的小球,让儿童在球池中翻滚、触摸,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触觉隧道可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触觉感知,儿童在爬行通过隧道时,身体与隧道内壁接触,获得触觉体验。触觉板则有不同的材质,如光滑的木板、粗糙的砂纸板等,儿童用手触摸,分辨不同的触感。
2.视觉训练区:
-利用教室的墙面空间,安装色彩鲜艳的视觉卡片、视觉追踪训练器材等。视觉卡片可以展示各种图案、形状、颜色,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训练其视觉分辨能力。视觉追踪训练器材如追视球、追视棒等,帮助儿童提高视觉追踪和聚焦能力。
3.听觉训练区:
-放置在相对安静的角落,配备各种乐器、发声玩具等。乐器如木鱼、沙锤、手铃等,儿童通过敲击、摇晃乐器,感受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发声玩具可以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吸引儿童的听觉注意力,训练其听觉辨别和反应能力。
4.前庭觉训练区:
-是训练区的核心部分,可设置滑梯、秋千、平衡木、旋转木马等器材。滑梯可以锻炼儿童的前庭平衡和身体协调能力,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前庭系统受到刺激。秋千可以让儿童体验不同的摆动速度和方向,增强前庭觉功能。平衡木则考验儿童的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旋转木马能提供旋转的刺激,提升儿童的前庭觉反应。
5.本体觉训练区:
-配备攀爬架、蹦床、瑜伽球等器材。攀爬架可以锻炼儿童的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儿童在攀爬过程中,本体觉得到充分发展。蹦床能让儿童感受跳跃的力量和节奏,增强本体觉反馈。瑜伽球可用于儿童进行各种平衡、滚动、伸展等动作,刺激本体觉神经。
休息区
在教室的另一侧设置休息区,摆放柔软的沙发、小桌子和椅子。休息区可以让儿童在训练间隙进行休息和交流,缓解疲劳。同时,休息区也可作为简单的教学活动区域,进行一些轻松的互动游戏。
观察区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观察区,安装单向玻璃或监控设备,方便教师和家长在不干扰儿童训练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及时了解儿童的训练情况,以便调整训练方案。
四、感统教室器材配备
触觉训练器材
1.触觉球池:
-尺寸:长3米、宽2米、高1.2米。
-材质:采用环保塑料球,球的直径为5-8厘米,球池内壁为柔软的防水布。
-功能:让儿童在球池中自由翻滚、跳跃、触摸,感受不同质地小球的刺激,增强触觉感知能力,同时锻炼身体协调性。
2.触觉隧道:
-尺寸:长4米、直径0.8米。
-材质:采用柔软的帆布材质,内部表面有不同纹理的凸起。
-功能:儿童在隧道内爬行,身体与隧道内壁接触,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提高身体协调和空间感知能力。
3.触觉板:
-尺寸:长0.5米、宽0.3米,一套包含多种不同材质的触觉板。
-材质:有光滑的木板、粗糙的砂纸板、柔软的绒布板等。
-功能:儿童用手触摸不同材质的触觉板,分辨各种触感,提升触觉辨别能力。
视觉训练器材
1.视觉卡片:
-尺寸:每张卡片大小为A4纸规格。
-材质:采用高质量的彩色卡纸。
-内容:包含各种简单的图案(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