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歌词含义,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感恩之情。
-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感恩的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能够用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木鱼等)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增强音乐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学唱过程,通过模仿、跟唱、分组演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感恩之情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感恩意识。
-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和朋友。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歌曲《感恩的心》的歌词内涵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如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和音准,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如强弱对比、气息控制等)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深度,将感恩之情通过歌声完美地展现出来,使听众能够产生共鸣。
-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型和音准变化,尤其是在快速演唱部分,保证节奏稳定和音准准确。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表现方式,使歌曲演唱更具个性和特色。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歌曲《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音乐特点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识。
2.欣赏法
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恩的心》的原唱版本、不同风格的翻唱版本以及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3.演示法
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展示正确的演唱姿势、发声方法、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讨论法
组织学生就歌曲《感恩的心》所表达的感恩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感恩瞬间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恩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5.练习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跟唱、分组演唱、个别演唱等方式进行歌曲练习,巩固所学的演唱技巧和知识,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同时,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伴奏练习,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温馨感人的视频,内容是父母为孩子辛勤付出的生活点滴,如做饭、辅导功课、接送上学等,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
2.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出感恩的主题。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顺势说道: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表达感恩之情的歌曲--《感恩的心》。
(二)歌曲介绍(3分钟)
1.向学生介绍《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是为了配合手语推广活动而创作的,由陈乐融作词,陈志远作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通过简单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感恩的主题,深受人们喜爱。
2.介绍歌曲所传达的核心情感:感恩是一种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关爱和支持心怀感激的情感。《感恩的心》这首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感恩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
(三)初听歌曲(5分钟)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的原唱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氛围。
2.听完歌曲后,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初步感受,如温暖、感动、亲切等。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恩之情以及旋律的优美动听之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四)分段欣赏与学唱(20分钟)
1.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并思考每一段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2.第一段:
-播放第一段音频,学生聆听后,教师逐句教唱。教唱过程中,重点讲解歌词的含义,如我来自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