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精品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pdf
文件大小:2.54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6.38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024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各年级教材都以新面孔出现。课标

颁布在前,教材使用在后,今年秋季中小学面使用新教材。

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和老教材确实变化很多。从目录来看,对

比两版教材,我们发现原来“九个单元”融合为现在“七个单元”,

新教材将原来“准备课”、“位置”、“数学乐园”融入到了“数学

游戏”当中,以综合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

念。“认识钟表”移到了二年级进行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减轻了一年级入学适应期学习负担。原教材“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个单元之间隔着位置单元;

11-20的认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间隔着“数学乐园和

认识钟表”O现将这些基础且关键的单元巧妙地串联在一起,确保学

生在掌握简单数字概念的同时,能够顺利过渡到更复杂的数学运算,

实现知识的无缝衔接与进阶。这种设计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学生认知

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新教材在“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

容上也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与深化。它将原本较为笼统的图形认识细化

为“认识立体图形”和“认识平面图形”两个子单元,使学生能够更

清晰地把握不同维度图形的特征与区别。这种细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图形识别能力,还为他们后续的几何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

版教材覆盖三个领域,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为图形与几何领域

内容,接下来就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本单元具体内容。

—、单元整体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内容的起始,引导学生初步认

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4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通过对现实中

实际物体的观察、分类,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

图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通过解决搭积木中的实际问

题、用相同的立体图形进行图形拼组,进一步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特

征,体会图形之间的转化。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想象等活动,发

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认识立体图形”,不仅为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

奠定基础,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定性、定量

刻画图形要素及图形关系奠定基础。此外,本单元的学习,也为今后

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积累了可迁移的活动经验。例如:知道分类是认

识图形的重要方法,分类之前确定标准很重要;知道拼搭图形是研究

图形的重要途径,能主动通过拼、搭等操作活动学习几何图形。

2.内容安排

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立体图形、解决问题和图形拼组三方面的学

习内容。

例1“认识立体图形”,通过从形状的角度对实物进行分类、抽

象,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4种立体图形,

初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分类、抽象是认识图形的基本方

法。

例2“解决问题”,以“看谁搭得又稳又高”为任务驱动,引导

学生初步利用立体图形的特征(主要是面的特征)解决问题,经历阅读

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过程。在观察、尝试、调整、

分享、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例3“图形拼组”,让学生用若干个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相同或

不同的图形,在拼组活动中,进一步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

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拼组是今后学习图形的重要手段。

从以上结构图中可以看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直观认

识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这4种立体图形的直观特征与抽象出

的一般模型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物体的观察、分类得到的。图形的特征

及其关系是通过“解决问题”与“图形拼组”进一步感受到的。直观

感知图形的特征是感悟图形关系的基础,图形的关系又深化了对图形

特征的理解。

3.编写特点

学生观察世界,首先接触的是具体的立体实物,对立体实物进行

抽象得到立体图形。因此,教材从对生活中实际物体的整体观察入手,

对它们进行分类与抽象。整个立体图形的认识过程、充分遵循了学生

的已有经验与认知规律。此外,由于一年级学生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水平,因此,教材在编写中还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