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分数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名称。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尤其是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直观展示分数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分数概念。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分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东西的情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分物品的问题。(课件展示情境图:两个小朋友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提问:同学们,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分这些物品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就说把这些物品进行了平均分。
2.引出问题
如果只有1个蛋糕,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呢?(课件展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的动态过程)
学生可能会回答每人分到一半,教师顺势引出:在数学里,一半可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直观演示
教师用一个圆形纸片代表蛋糕,将其对折,展示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提问:现在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学生观察后回答: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二分之一写作:1/2
-讲解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这里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
强调:分母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1表示其中的1份。
-动手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涂出它的1/2,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的不同折法,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折。
2.认识几分之一
-拓展延伸
除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吗?(课件展示把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分别平均分成4份、3份的过程)
提问: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把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依次板书:四分之一写作:1/4,三分之一写作:1/3
-自主探究
让学生选择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几分之一,并和小组同学交流。
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个几分之一的,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3.分数的读写
-读法
教师示范读分数:1/2读作二分之一,1/4读作四分之一,1/3读作三分之一。
学生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写法
教师示范写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写下面的分母,最后写上面的分子。
学生书空,然后在练习本上练习写这几个分数,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
4.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两个小朋友分月饼的情境: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另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
提问:这两个小朋友谁分到的月饼多一些?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小组活动
让学生拿出同样大小的两张圆形纸片,分别折出1/2和1/4,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看看哪个分数大。
小组讨论后汇报:通过观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