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用数学》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识别等。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认知。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并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购物场景的图片、几何图形卡片等。
准备计算器、白板等教学工具。
提前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七.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想买一个球,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总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呈现(10分钟)
展示几组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计算总价。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同时,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价格的表示方法。
操练(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组购物场景的图片和计算器。要求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计算出总价,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巩固(10分钟)
让学生用几何图形卡片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计算这些组合后的形状的面积。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拓展(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生活问题:如果我们要买一个球和一本书,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总价,如先计算球和书的单价,然后再相加;或者先计算球和另一本书的总价,然后再减去书的单价。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道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题目可以是:假设我要买一个球、一本书和一支笔,请计算出总价,并说明计算方法。
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识别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60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准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然而,在操练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显得有些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探讨,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喧闹,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改进措施
问题:在呈现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购物场景的图片不够关注,导致计算总价时出现错误。
解决办法:在呈现环节,我及时提醒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商品价格,并与他们进行互动,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和思考。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问题: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使用计算器不够熟练,影响了计算速度。
解决办法:在操练环节,我及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熟练使用计算器。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