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语言风格」苏轼《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古诗阅读理解和答案(2025汕头一模).docx
文件大小:22.1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4.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

(广东省汕头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②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③涨渌醅④。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岷峨:岷山、峨嵋山,距眉山甚近,作者以之代指家乡。③蒲萄:葡萄。④醅: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前两句写晚景、云山倒映在精致的酒杯里,以夸张手法营造出新颖生动的意境。

B.词人由酒的颜色联想到满江春水,又以葡萄美酒比喻江水,突出了江水的碧绿晶莹。

C.词的下片写骤雨复晴,“暗”“乱”“吹回”等词句写出风雨骤至、扰乱酒宴的情景。

D.词的尾句“落照江天一半开”,景色奇丽,与“半江瑟瑟半江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首词抒情含蓄蕴藉,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5.C

16.①借景抒情:词中以“晚景落琼杯”“云山翠作堆”等自然景色描写开篇,通过描绘黄州的山水风光,隐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②以物喻情:以“岷峨春雪浪”代指家乡,用“蒲萄涨渌醅”比喻江水,既写出江景之美,又暗示词人初到黄州的复杂心境。

③动静结合:上阕写静态的山水,下阕写春雨、东风的动态变化,最后以“落照江天一半开”收尾,通过景物的动态变化,隐含词人内心的起伏与豁达。

④间接抒情:全词未直接言明情感,却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将思乡、感慨等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解析】

15.C.“写出风雨骤至、扰乱酒宴的情景”错误。虽然词的下片确实写了春雨骤至的情景,但“暗”“乱”“吹回”等词句并不是单纯写风雨扰乱酒宴的情景。这些词句更多地是描写天气的变化,从春雨的急骤到东风吹散雨云,突出春雨的飘忽不定,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变幻莫测。因此,选项中“扰乱酒宴的情景”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故选C。

16.①词中以“晚景落琼杯”“云山翠作堆”等自然景色描写开篇,通过描绘黄州的山水风光,隐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分析是合理的,因为苏轼被贬黄州,远离家乡,而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尤其是“认得岷峨春雪浪”一句,直接点明了家乡的山水特征。岷山、峨眉山是苏轼家乡的代表性景观,词人通过对家乡山水的回忆,将思乡之情巧妙地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没有直接言明“思乡”,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

②以“岷峨春雪浪”代指家乡,用“蒲萄涨渌醅”比喻江水,既写出江景之美,又暗示词人初到黄州的复杂心境。这种分析抓住了词中的意象运用。苏轼初到黄州,面对陌生的环境,内心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家乡的眷恋。“蒲萄涨渌醅”一句,将江水比作葡萄美酒,既描绘了江水的澄澈与美丽,又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新环境的欣赏,也有对命运的无奈。这种以物喻情的手法,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③上阕写静态的山水,下阕写春雨、东风的动态变化,最后以“落照江天一半开”收尾,通过景物的动态变化,隐含词人内心的起伏与豁达。这种分析体现了对词中景物描写手法的精准把握。上阕中,“晚景落琼杯”“云山翠作堆”等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画面;而下阕的“春雨暗阳台”“一阵东风来卷地”则展现出自然的动态变化。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意境,也隐喻了词人内心的起伏。从初到黄州的迷茫与不安,到面对自然变化时的豁达与释然,词人的情感在景物的转换中得以自然流露。

④全词未直接言明情感,却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将思乡、感慨等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这种分析总结了整首词的抒情特点。苏轼在这首词中没有直接表达“思乡”“无奈”“豁达”等情感,而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在欣赏词的意境时,自然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这种含蓄的抒情方式,正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的体现。

译文: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赏析:

上阕写词人在临皋亭上看到的黄昏景致。“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起首两句新奇突兀,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水天一色的景致。放眼望去,傍晚的云山显得苍翠欲滴,夜色与山色交相辉映,倒映在琼杯一样的江中,仿佛将满江春水都染成了绿色。阔大的“晚景”落在精致的“琼杯”里,比喻与夸张两种手法双管齐下,营造出新颖生动的意境。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作者看着满眼碧绿的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见到这碧波荡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