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单档历^开究
综合评价:
1.爸爸早上8点去
上班,到中午12点回家,
钟面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经过了长时间?
2.小明写作业花
了长时间?你是怎么
想的?
图1学历案综合评价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下,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更应关注学生何以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崔允y郭教授最先提出
以“学历案”的形式进行教与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那么怎么用好学历案?学历案的价值何在?如何从“教师
教”转向“学生学”,真正做到让教师“教”变得隐形,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认识时、分》一课的学历
案教学为例,对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活动与方式、教学过程与评价等进行系统规划,介绍了整体设计的思路,并阐述
了数学学科设计和实施学历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学历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学历案教学的内涵、要素以及课例设计思路
(一)学历案的内涵及要素
学历案即学生学习历程的方案,是教师以整个班级学生为教学主体,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从期望学生学会
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评价以及学后反思这
几个要素,学历案既是一种学习的认知地图,又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学习档案,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载体,也是学业质量
检测的依据。
(二)本课例学历案的设计思路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观察钟面,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是:时分之间的关系探究;教学关键是:钟面上有少大格、
少小格。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时间有关的问题,也积累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经验,能够通过观察判断出钟面的
整时,其中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知道1小时=60分钟。教师先后在两
个班级进行了执教,并基于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对本节课的驱动问题、锚基任务以及学习评价
进行斟酌修改,最终确立了两个驱动问题:1.钟面有什么特征?2.你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吗?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
交流、思考,自主建构新知。
二、数学学历案教学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双减”政策也在催促着教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充分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真正实现由“教师教”转向“学生主动去学”?而学历案,就是课堂改革的有力推手。下面文章以一节
学历案项目研究公开课为例,介绍学历案。
(一)从学生知识生长点出发,巧设驱动问题
根据教师在第一个班级中执教的情况,本节课的第一个驱动问题从初稿的“你会认识整时吗?”修改为现在的“钟面
有什么特征?”;相对应的锚基任务也由“你知道钟面上是几时?”修改为“你记忆中的钟面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下面是两段课堂实录:
片段1:课堂导入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手中钟表的特征,说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得非常充分,数字、时针和分针
教师:要是我想把12个数写在黑板空白钟面上,你想先写哪一个?为什么?(有人想先写1、有人写12)
学生:先写12,再写6,然后写3和9。
教师表扬,依次在黑板写完一圈数字,让学生记住关键位置。
教师:时针和分针怎么区分?
学生: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
教师:很好,知道了时针和分针和钟面上的12个数字,你们就可以准确认识时间了,你知道现在钟面上是几时吗?
片段2:课堂导入后,教师直接出示任务1-1。
教师:想一想,你记忆中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在空白钟面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推选一幅优秀作品。
学生自主绘制、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挑选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讨论。
①第一组对比:数字的分布
学生1:第二幅数字1?6很紧,后面分的距离太大了。
学生2:我觉得还是第一幅画得比较好一点,每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差不,看上去更好看。
教师:请第一幅作品的小老师和我们说一说,你的好办法是什么?
学生上台交流:先确定12、6、3、9的位置,这几个位置比较特殊,确定完以后再写剩余的数。
②第二组对比:时针和分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