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图像以及应用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本案例选取了初中数学中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旨在分析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的认知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
-掌握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探究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方程思想和待定系数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概念。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教学难点
-对一次函数概念中k,b为常数,k≠0的理解。
-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展示问题:
-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票房收入y(元)与售出票数x(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圆的周长C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对于汽车行驶问题,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y=60x。
-对于电影票房问题,票房收入=每张票售价×售出票数,即y=10x。
-对于圆的周长问题,C=2πr。
3.提问:观察这三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都有两个变量,并且一个变量的值随另一个变量的值的变化而变化。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引导学生归纳: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分析上述三个函数:
-在y=60x中,y是x的函数,x的次数是1。
-在y=10x中,y是x的函数,x的次数是1。
-在C=2πr中,C是r的函数,r的次数是1。
3.给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4.强调概念中的要点:
-k,b为常数,k≠0。
-x的次数是1。
(三)例题讲解,巩固概念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3x-1
-(2)y=-2x
-(3)y=5x2
-(4)y=2/x
-(5)y=x/3
-(6)y=4-3x
-(7)y=0
-(8)y=2(x-1)+2
-(9)y=(x+1)2-x2
1.引导学生分析:
-对于(1)y=3x-1,符合一次函数y=kx+b的形式,是一次函数。
-对于(2)y=-2x,符合正比例函数y=kx的形式,是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对于(3)y=5x2,x的次数是2,不是一次函数。
-对于(4)y=2/x,是反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
-对于(5)y=x/3,可写成y=1/3x,符合正比例函数形式,是一次函数。
-对于(6)y=4-3x,符合一次函数形式,是一次函数。
-对于(7)y=0,它不是y关于x的函数(因为没有自变量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