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五单元第1课 捕捉光影 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231.8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2.89千字
文档摘要

2024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第周星期年月日

课题捕捉光影课型新授课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光影对情感表达的影响,掌握顺光、侧光、逆光的特点及效果。学会通过调

整光源方向和时间段,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

教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拍摄与小组讨论,提升对光影运用的实际感知能力。

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光影艺术在影视与生活中的美学价值,培养用光影传递情感的创作意

识。

重点:深入理解顺光、侧光、逆光的特点及在情感表达中的独特效果。掌握通过光影营造不同画面

重点氛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难点: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感需求,灵活、巧妙地运用自然光和时间段进行情感化拍摄。引导学生在

实际拍摄中,将光影技巧与情感表达有机融合,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一)导入

1.情境创设:播放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父亲第一次来村、母亲

等待、棺椁回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问:“在这三个场景中,你们感受到的情感基调有什

么明显不同?大家再仔细看看,光影在其中是如何辅助表达这些情感的呢?”

2.引出主题:光影,就像一种无声却极具力量的语言,它能够细腻地传递各种情绪,巧妙地

塑造出独特的氛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影的奇妙世界,探索它在影视与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奥

秘。

(二)新知探究

1.光影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任务一: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我的父亲母亲》的三个场景,从色调、明暗对比等方面进行剖析,引

过程导学生填写表格,总结光影特点与情感基调之间的内在联系。

场景光影特点情感基调

父亲第一次来明亮、暖色调希望、温暖

母亲等待阴郁、低对比度孤独、焦虑

棺椁回村冷色调、逆光悲伤、肃穆

2.光源方向与画面效果

知识窗:借助《奇迹·笨小孩》的精彩剧照,生动形象地讲解三种光源方向的特点。

顺光下,画面明亮清晰,色彩鲜艳,但物体缺乏立体感,适合展现物体的全貌和细节,如人物特写;

侧光能够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物体的质感和轮廓,比如人物面部轮廓在侧光下更具立体感;

逆光则会产生独特的剪影效果,给画面增添神秘感,常见的例子是黄昏中的背影,轮廓被勾勒得格

外动人。

任务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三种光源下,角色所呈现出的情绪差异,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或影

视作品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三)实践操作

1.活动:校园光影拍摄实践

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校园中自主选择清晨、正午、傍晚等不同时间段,运用顺光、

侧光、逆光三种方式,拍摄表达“希望”“孤独”“神秘”三种情绪的短片片段。

提示:在拍摄时,提醒学生注意天气对光影的影响,相机镜头的位置摆放。

晴天时,可巧妙捕捉树影斑驳的美妙画面;

阴天时,则可利用柔和的光线表现出宁静、柔和的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结论,精心设计画面构图,使光影与情感表达完美契合。

(四)总结与迁移

1.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影通过方向、强度、颜色等元素传递情

感,它是影视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语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创作中,能够更加敏锐地

捕捉和运用光影。

2.联想迁移:提出问题“舞台表演中是如何巧妙运用光影来烘托氛围的呢?”,以《修乡的雨》

舞蹈为例,讲解逆光如何营造出雨丝的逼真效果,侧光怎样突出舞者优美的动作,启发学生思考光

影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3.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