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单元第3课《山水新声》说课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769.1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5.14千字
文档摘要

《山水新声》说课设计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山水新声》。我将从以下五个方

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贯彻美育思想,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

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通过开展收集、探索、创造等活动,学生感受体验设计构思

和创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山水新声》。依据美术新课程标

准的理念,我明确的了解本课的课型属于欣赏评述这一艺术领域。本课以“山水”为主题,

引导学生探索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作表达个人对山水的感受。这一课

程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的拓展和升华,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引

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的文化内涵。

基于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为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难点:将个人对山水的感受融入作品,并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2.学生情况分析——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科教学方法。初中生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

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所以

本科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山水画也有一定了解。但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通过“欣赏-探究-创作-评价”四个环节,引导学生

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创作。

1.欣赏:通过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和创作特点。

2.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了解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

3.创作: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将个人对山水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并

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4.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

意实践、文化理解四项核心素养展开,并且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文化情感、美术知识与

技能,结合具体知识与技能详细展开。

(1)教学目标(四个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

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和时代性。

理解山水画中表现的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

辨析不同山水画风格的差异和特点。

2.艺术表现:

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表现手法创作山水画作品。

尝试运用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表现山水意境。

运用多种形式表达个人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受。

3.创意实践:

运用想象力,尝试将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新的山水画作品。

探索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并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山水画创作项目。

4.文化理解: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理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观念。

探究山水画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2)大观念

大观念:山水画的时代性与文化传承。

【依据】: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不仅是传统艺术,也具有时代精神,它可以与当

代生活、审美和文化相融合。

山水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需要学生

深入了解并进行传承。

【内涵】:山水画不仅是描绘自然风景的艺术,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和文化理念。

山水画能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展现当代人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要理解山水画的文化价值,并运用其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传承和发展中国传

统文化。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山水画的时代性,并尝试运用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表现山水意境。

结合自身理解,将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元素融合,进行创作。

难点:

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创作实践中。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将个人理解和感受融入山水画作品。

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山水画创作项目,并展现团队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4)基本问题

*什么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