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1章第2节植物细胞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细胞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增强学生生物科学观念,认识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细胞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描述,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②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以及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如叶绿体、液泡)的作用和分布。
③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强调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壁和叶绿体。
2.教学难点,
①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培养学生准确识别细胞各个部分的能力。
②理解细胞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联系,如细胞壁提供支持和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等。
③将抽象的细胞结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洋葱鳞片叶、口腔上皮细胞等实验材料。
-课程平台:人教版生物课程教材电子版。
-信息化资源:植物细胞结构图、动画演示植物细胞分裂、细胞器功能介绍的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这些生命活动发生在哪里?”
3.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图,讲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结合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识别细胞各个部分。
-讲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功能。
2.细胞器(10分钟)
-讲解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液泡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5分钟)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强调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壁和叶绿体。
-讲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功能上的区别。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植物细胞壁的作用是什么?”
2.提问学生:“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扮演什么角色?”
3.提问学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哪些异同?”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教师提问:“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4.学生举例说明,如植物细胞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讲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研究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意义。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观察能力: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学生能够识别细胞的不同结构,培养了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能力。
3.实验技能:学生通过参与细胞实验,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如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等,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4.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异同时,锻炼了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能够从结构上理解生物体的多样性。
5.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6.生命观念: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理解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7.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如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