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内容:《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本节课主要围绕口语交际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我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将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提升口语表达清晰、流畅的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描述环境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会围绕“我们与环境”的主题进行口语表达。
2.能够结合具体实例,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
1.学生如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口语表达。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形成有建设性的环保建议。
解决办法:
1.设计情境模拟环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练习口语表达,教师适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激发他们的环保兴趣,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对环保理念的理解。
3.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设定讨论规则,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炼观点,形成书面建议,提高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图表和环保纪录片等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环保小工具,如垃圾分类箱、可回收物品等,用于课堂互动活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互动和探索的环境。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如让学生观看环保纪录片,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现状。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我们与环境”的主题,设计问题如“你所在社区有哪些环境问题?你能提出哪些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环保纪录片和相关的文本资料,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如“如何减少塑料使用”,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环保相关的故事,如“小海龟的冒险”,引出“我们与环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日常行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创意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保知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讲解的环保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和设计活动,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环保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竞赛和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我的环保日记”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环保行为。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环保相关的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环保日记,反思自己的环保行为。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环保知识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完成环保日记,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环保行为。
作用与目的:
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环保技能,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课后拓展应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鼓励他们成为环保行动的实践者。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环保法规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地方环保法规和政策,如城市垃圾分类条例
2.环境保护案例
-某城市成功实施垃圾分类的案例
-某地区生态修复项目的案例
-国际环保组织的成功案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项目
3.环保科普读物
-《地球的故事》
-《我们的家园》
-《环保行动手册》
4.环保纪录片与影视作品
-《地球脉动》
-《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