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为后续学习遗传规律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此外,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敬畏感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
②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生物学意义;
③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机制;
②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后代遗传多样性的贡献;
③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与遗传规律、进化理论相联系,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难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实物模型:使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繁殖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会有不同的繁殖方式?”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25分钟)
1.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5分钟)
-讲解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过程,展示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图。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
-讨论减数分裂在遗传多样性中的作用。
2.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10分钟)
-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展示受精作用的示意图。
-分析受精作用对后代遗传多样性的贡献。
-讨论受精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5分钟)
-强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遗传和进化中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说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针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哪些?
2.提问:如何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交叉互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2.减数分裂的特点
-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进行配对,称为联会。
-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受精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作用的意义: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维持生物种群的遗传稳定性。
4.受精作用的特点
-双倍体形成: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双倍体。
-遗传多样性: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遗传和进化的影响
-遗传多样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遗传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机制。
-生物进化:遗传多样性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