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河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说课稿1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包括辽、西夏的建立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北宋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历史知识相联系,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2.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互动与融合,以及多元文化的共存。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性,激发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②辽、西夏与北宋建立后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③北宋建立的意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理解辽、西夏与北宋建立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②分析辽、西夏与北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③将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影响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相结合,形成对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整体认识。
④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讲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民族角色,体验民族关系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分布和民族迁移。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5.使用历史游戏,如“穿越时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民族关系,那么在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3.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初步认识。
4.总结:教师简要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讲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背景,如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分析辽、西夏与北宋建立的过程,重点讲解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用时:5分钟
2.辽、西夏与北宋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讲解辽、西夏与北宋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如各民族之间的互动、文化交流等。
-分析辽、西夏与北宋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如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
-用时:10分钟
3.北宋建立的意义
-讲解北宋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建立对后世的影响,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文化传承等。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提问:教师提问关于辽、西夏与北宋建立过程、民族关系特点、北宋建立意义等方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小组展示:请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
5.用时:10分钟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4.用时:10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教师提问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