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文化自觉,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民族精神;2.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文化传承,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3.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和探索欲望;4.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解决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和文物,结合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难点:
1.如何理解“文化血脉”的内涵,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延续这一血脉。
解决方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血脉”的理解,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社区文化活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传承。
突破策略:
1.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感性认识。
3.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他们对文化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电子白板、教学课件。
2.课程平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平台,用于获取教学资源和相关教学视频。
3.信息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中国文化遗产网等网络资源,用于丰富教学内容。
4.教学手段:图片、视频、音频资料,用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教学辅助工具:小组讨论卡片、角色扮演道具、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探索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那么,中华文化究竟有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延续这份宝贵的文化血脉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课堂学习。
二、新课导入
1.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比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等。这些文物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导入新课
(教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看看我们能为延续这份文化血脉做些什么。
三、新课讲授
1.中华文化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地域广阔:中华文化遍布全球,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3)包容性强:中华文化吸收了各种外来文化,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4)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2.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师)同学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要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以下是我们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一些途径: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途径。
(2)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3)创新文化形式:创新文化形式,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4)加强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教师)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以下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1)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2)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创新文化形式: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文化形式,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4)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四、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教师)同学们,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你认为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
(2)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3)你打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文化传承?
2.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