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文件大小:18.3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01千字
文档摘要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为主题,紧密结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形成过程,提升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与特点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点在于理解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在于分析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连续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难点:

1.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由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核心要义。

2.传统文化特点的归纳总结:学生可能难以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提炼出传统文化的共性特点。

解决办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来阐释传统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运用比较分析法,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

3.设计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选择性必修3》教材,以便学生能紧跟教学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视觉体验。

3.实验器材:无特定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布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足够的桌椅,方便学生互动;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便于展示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片,如故宫、京剧、茶艺等,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你们了解多少?它们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有哪些特点?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5分钟)

-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历经千年,不断演变,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案例:介绍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仁、义、礼、智、信”的内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5分钟)

-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连续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案例:分析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文化传承,如汉唐的开放、宋明的理学等。

3.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5分钟)

-讲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案例:介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练习(5分钟)

-提出问题: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社会?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2.课堂讨论(5分钟)

-讨论题: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3.案例分析(5分钟)

-提供案例:某地区成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案例。

-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如何借鉴成功经验。

(四)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5分钟)

1.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用时:共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介绍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和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推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书法、绘画、雕塑、戏曲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以及其他科技成就,如农业、天文、数学、医学等,展现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探讨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法律、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