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岳麓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现,如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认识到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塑造作用;3.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重点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的新特点,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全球化的特征等。
难点:
1.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综合分析: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2.对科技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历史解读:学生可能缺乏对历史事件与科技发展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提取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采用对比教学,将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其特点。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探讨科技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科技革命的相关图片、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科技革命的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信息化资源: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库、历史文献电子版
-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案例、互动讨论软件、在线测试系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科技革命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吗?它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了解它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等。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电脑,再到云计算。
-互联网的兴起:从局域网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
-生物技术的突破: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制药等。
-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全球化的特征等。
-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案例,分析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我国也应抓住机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其他成就。
2.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影响的案例,撰写一篇短文。
3.思考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等。
-学生能够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全球化的特征等。
-学生能够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思维能力方面: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取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