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有约必守违约有责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2有约必守违约有责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有约必守违约有责”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对合同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履行合同、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通过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诚信履约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合同法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通过学习合同的法律规范,学生能够理解法律对合同的约束力,提高自觉遵守法律、履行合同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然而,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但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法律意识、诚信观念和责任感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所了解,但对合同法的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的认识较为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诚信意识不足、缺乏责任感的问题,这在学习合同法时可能影响他们对合同义务的重视。
此外,高中生的行为习惯也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在学习合同法时可能导致他们对合同条款的忽视,进而影响其诚信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需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和诚信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在线资源分享和互动交流。
3.信息化资源: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案例库、在线法律知识测试系统。
4.教学手段:视频案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合同纠纷的真实案例,提问学生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引发学生对合同法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回顾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合同的法律性质和合同法的调整对象。
-介绍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法律程序。
-分析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包括违约金的计算、赔偿范围等。
-举例说明: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如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同形式的规范等。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合同违约的认定和法律责任的具体应用。
-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同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房屋租赁、买卖合同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合同纠纷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针对课前准备的法律案例,分析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违约责任。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合同范本,并对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说明。
-教师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知识。
-针对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合同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树立诚信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加深对合同法的理解。
-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合同纠纷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布置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组模拟合同纠纷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6.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本节课通过系统的合同法学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法律意识增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合同法的法律性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合同。
2.知识体系构建:学生在掌握了合同的基本概念、订立程序、履行规则和违约责任等基本知识点后,能够构建起完整的合同法知识体系。
3.法律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提高了分析法律问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4.诚信观念培养:通过对合同法的学习,学生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