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设计思路
本课以“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为主题,通过分析我国古代、近代及现代交通的发展历程,展现我国交通事业的变迁。课程设计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历史素养。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理解水陆交通变迁与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关系;增强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史料,探究交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提升历史解释能力,从历史角度分析交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强化家国情怀,认识到交通发展是国家强盛的标志,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水陆交通变迁的历史进程;2.交通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关联。
难点:1.深入理解交通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变迁的特点和原因。
解决办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图片、视频,直观呈现交通变迁过程;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思考,突破理解难点;4.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发展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增强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2.设计“交通变迁地图绘制”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图,增强时空观念;3.利用案例研究,分析关键历史事件,如京张铁路的建设,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交通工具的演变,激发学生兴趣;5.引入互动游戏,如“交通知识竞赛”,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现代交通工具(高铁、飞机等)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陆交通的变迁。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讲解古代水陆交通(5分钟)
-介绍古代水陆交通工具,如船舶、马车、轿子等。
-分析古代交通的特点和影响。
2.讲解近代水陆交通(10分钟)
-介绍近代交通工具的变革,如蒸汽船、火车、汽车等。
-分析近代交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3.讲解现代水陆交通(10分钟)
-介绍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如高铁、飞机、地铁等。
-分析现代交通的特点和影响。
4.案例分析:京张铁路(5分钟)
-介绍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分析京张铁路对交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交通变迁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2.提问: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变革?这些变革的原因是什么?
3.提问:现代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未来交通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未来交通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陆交通变迁的历史进程。
2.强调交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完成课后思考题。
2.收集关于未来交通发展的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总计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古代水陆交通:
-水路交通:船舶的发展历程,如帆船、战船、商船等。
-陆路交通:马车、轿子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
-交通特点:交通方式单一,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2.近代水陆交通:
-水路交通:蒸汽船的出现,改变传统帆船的局限性。
-陆路交通:铁路和汽车的兴起,缩短了时空距离。
-交通特点:交通工具的革新,交通速度和效率显著提高。
3.现代水陆交通:
-水路交通:集装箱船、油轮等现代化船舶的发展。
-陆路交通:高速公路、高铁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设。
-交通特点:交通方式多样化,高速、高效、安全。
4.交通变迁的原因:
-社会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大。
-科技进步:蒸汽机、内燃机等动力技术的发明,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政策支持:政府投资和规划,为交通发展提供了保障。
5.交通变迁的影响:
-经济发展:交通的便利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