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16.9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2.84千字
文档摘要

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解读《岳阳楼记》,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记叙文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技巧。同时,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本节课将围绕《岳阳楼记》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讲解,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岳阳楼记》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及理解并运用文中优美语句进行创作的能力。

2.思想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岳阳楼记》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和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文学鉴赏与批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学会从文学角度分析文本的构思、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学习《岳阳楼记》,使学生了解古代建筑、山水风光等文化元素,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能够阅读并翻译简单的文言文段落。在能力上,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但深度和广度尚需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个别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仍需加强。行为习惯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

对于《岳阳楼记》这样的经典文言文,学生可能会感到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言文的深层含义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升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此外,学生的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需要引导他们逐步适应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文本内容,讲解《岳阳楼记》的背景、作者简介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文本基础。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情感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岳阳楼的历史图片和现代风貌,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直观感受。

4.采用案例研究,选取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模仿写作,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如《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等,然后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1)讲解《岳阳楼记》的生词、句式,让学生跟读并解释;

(2)分析文本的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重点讲解文中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文本的文学价值;

(4)结合实际,讲解文言文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翻译文中的一段内容,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情况;

(2)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1)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撰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3)收集并整理其他文言文名篇,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知识点梳理

1.作者背景及成文背景

-范仲淹生平简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岳阳楼记》的成文背景,包括历史时期、社会环境等。

2.文本结构及内容梳理

-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的结构分析。

-正文部分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文中的对比手法,如“前后赤壁赋”与“岳阳楼记”的对比。

3.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

-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如“夫”、“盖”、“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对偶、排比、设问等。

-文中的优美语句和成语,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情感表达及思想内涵

-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文中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

-文章所传递的道德理念和人生观。

5.文化知识及历史地理

-岳阳楼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及其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6.阅读理解及写作技巧

-如何从文中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