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主要讲述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特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隋唐五代”和“两宋”等内容紧密相连,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隋唐五代和两宋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思维素养。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同时,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提升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历史思维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如宋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手工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以及各民族经济交流的互动。
-重点二: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结构。重点讲解民族政权并立、封建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化,如宋代的科举制度、行会组织等。
-重点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成就。突出书法、绘画、文学、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如宋词的兴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难点在于理解各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族融合的过程。例如,如何分析辽、宋、夏、金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共处。
-难点二: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其影响。难点在于解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这一变化对后世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三: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多元性。难点在于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如何分析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例如,如何分析宋代文化中融合了北方民族特色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现象。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以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和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如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活字印刷术的演示视频等,直观展示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选择典型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辽宋夏金元时期市井生活的历史画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画卷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社会生活?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讲授新知(20分钟)
-部分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经济交流的情况,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以宋代为例,讲解农业的精耕细作、手工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以及各民族经济交流的互动。
-提出问题:“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后世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部分二: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结构
-教师讲解民族政权并立、封建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化。
-分析宋代的科举制度、行会组织等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部分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师介绍书法、绘画、文学、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如宋词的兴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
-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
1.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评价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历史学习的意义。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小论文。
2.收集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资料,整理成一份报告。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提出相关问题。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历史知识储备
2.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