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第2章信息获取第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信息获取第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内容包括信息获取的基本途径、信息搜索的技巧、信息评价和筛选等。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检索、评估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在信息获取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性:强调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不同渠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网络搜索时如何利用关键词和高级搜索技巧。
-信息评价与筛选:重点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通过查看信息来源、比对多个信息源、使用事实核查工具等方法。
-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搜索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如使用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等。
2.教学难点:
-高级搜索技巧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组合使用搜索关键词、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等高级搜索技巧来提高搜索效率。
-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判断: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难以识别哪些是准确的信息,哪些是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
-信息伦理与法律意识: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可能忽视信息伦理和法律问题,如版权、隐私等,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复杂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互联网接入、搜索引擎软件、数据库访问权限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信息检索教程、信息伦理教育资料、案例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互动式教学软件、视频演示、小组讨论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第3节“获取信息的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平时是如何获取信息的?是通过互联网、图书馆还是其他途径?请大家分享你们的经验。
二、新课讲授
1.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性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信息获取的常见途径,如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
(2)举例说明不同途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例如,网络搜索适合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图书馆适合查找专业书籍,数据库适合进行学术研究。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途径的优缺点,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信息获取方法。
2.信息搜索的技巧
(1)教师讲解信息搜索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搜索目标、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使用关键词等。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关键词和高级搜索技巧提高搜索效率,如使用引号、排除词、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等。
(3)学生分组练习搜索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搜索技巧。
3.信息评价与筛选
(1)教师讲解信息评价的标准,如信息来源、发布时间、权威性等。
(2)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查看信息来源、比对多个信息源、使用事实核查工具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的区别,并总结出判断信息真伪的方法。
4.实践操作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的实践活动,如搜索某个主题的相关信息。
(2)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3)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2.总结信息获取的途径、技巧和评价标准。
3.强调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获取和使用信息。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尝试使用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收集关于某个主题的相关信息。
2.分析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总结出判断信息真伪的方法。
3.写一篇关于信息获取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获取和使用信息。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信息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网络安全知识:探讨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威胁和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信息素养教育:介绍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应用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分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