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3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25千字
文档摘要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经纬网等基本地理知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地球知识相联系,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球认识体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学生将通过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网,提升对地球空间格局的理解,培养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理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理解地球的椭球形状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球大小的理解:地球的半径、表面积和体积等基本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与人类生活、地理现象的关系。

难点:

1.经纬网的应用:理解经纬线的定义、分布及其在定位和测量中的作用。

2.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解决办法:

1.通过模型演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球的椭球形状。

2.利用实际测量数据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地球大小的实际意义。

3.通过地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经纬网的使用方法。

4.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通过昼夜更替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网的基本概念,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经纬网的划分,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实践法:布置地图绘制和空间定位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网图,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地球仪:实物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3.互动软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进行虚拟地理实践,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表面特征。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出课题:《认识地球》。

2.讲授新知(20分钟)

-地球的形状:

-通过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球的椭球形状,区分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介绍地球的扁平程度,以及地球表面地形对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大小:

-展示地球的尺寸数据,如直径、表面积和体积。

-结合实际生活,如地球表面水的分布,说明地球大小的实际意义。

-经纬网:

-解释经纬线的定义和作用,展示经纬网图。

-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地球运动: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通过实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形状、大小和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练习题: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网和地球运动。

-强调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对地理学习的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绘制地球仪,标注出经纬网和主要地理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质量,鼓励创新和思考。

-收集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地球自转与地球时区的形成:介绍地球自转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地球自转划分时区和日界线。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探讨地球公转轨道、倾角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夏季、冬季、春分和秋分等。

-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地球的椭球形状对地球不同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如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高纬度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经纬网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介绍经纬网在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图制图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地球科学相关的视频、纪录片或科普文章,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新闻报道,了解地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