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说课稿(图片版)第3单元第4课草原人家现代化大牧场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3单元第4课《草原人家现代化大牧场》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文化,理解草原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草原现代化大牧场的发展对草原生态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观察和分析现代化大牧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思考和探索草原变迁与现代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逐渐扩大,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在知识层面,他们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有一定的兴趣,但受限于年龄,对草原文化、现代化大牧场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浅显。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但独立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对课堂纪律的遵守不够严格,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对于《草原人家现代化大牧场》这一课,学生可能对草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现代化大牧场的发展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不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草原变迁的历史背景,理解草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草原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强调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教学用笔记本电脑。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资源共享和在线学习。
3.信息化资源:草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现代化大牧场的图片和视频。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草原地形模型)、PPT课件、地图、历史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3单元第4课《草原人家现代化大牧场》。在开始新课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有多少了解呢?请简要分享你们的想法。
(学生)略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草原,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以及现代化大牧场的发展。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二、新课导入
1.草原的自然环境
(教师)同学们,草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它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呢?
(学生)略
(教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观看一段关于草原自然环境的视频,来更直观地了解草原的特点。
(教师展示视频,学生观看)
2.草原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教师)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草原的自然环境,那么,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学生)略
(教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草原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教师出示课文内容,学生阅读)
3.现代化大牧场的发展
(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原上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现代化大牧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学生)略
(教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现代化大牧场的发展历程。
(教师出示课文内容,学生阅读)
三、探究活动
1.草原文化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草原文化有哪些特点呢?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2.现代化大牧场对草原的影响
(教师)现代化大牧场的发展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3.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教师)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草原人家现代化大牧场》这一课,了解了草原的自然环境、草原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现代化大牧场的发展,以及草原文化的特点。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草原,保护草原。
五、布置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草原文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