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四、《使用书签》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教授《使用书签》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浏览器书签功能高效管理网络资源的方法。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创建、管理及使用书签,提高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使用书签》,使学生能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理网络资源,提高信息筛选与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探索更高效的信息管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会创建和管理书签,包括添加、删除、整理书签。
②理解书签的作用,掌握利用书签提高网络学习效率的方法。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并创建书签,特别是在面对大量网页时。
②在书签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分类和整理书签,避免书签过多导致的混乱。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连接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网络浏览器、教学PPT
4.教学手段:现场演示、学生实操练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使用书签》的预习资料,包括书签功能介绍和操作步骤。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书签的创建有几种方式?”和“如何对书签进行分类管理?”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反馈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书签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书签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分类方法。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书签功能。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料的共享。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书签功能,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使用书签的场景,引出本节课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书签的创建、管理和使用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管理书签的经验。
解答疑问:对学生操作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跟随老师讲解,思考书签的具体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书签管理的技巧。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在操作中的困惑,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书签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书签管理。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使用书签整理常用学习资源的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书签管理的高级技巧相关资料。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出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书签整理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拓展资料,提升书签使用技巧。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在书签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阅读。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书签功能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本节课《使用书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信息管理和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下是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源:
-书签管理工具:介绍多种书签管理工具,如浏览器自带的标签页管理功能、第三方书签管理插件(如Raindrop.io、Pocket等),以及如何在不同设备间同步书签。
-书签使用技巧:分享一些高级书签使用技巧,如使用关键词快速定位书签、创建书签文件夹的层级结构、利用书签批量打开网页等。
-网络信息检索:介绍有效的网络信息检索策略,如使用搜索引擎的进阶搜索技巧、利用关键词组合查询、判断信息源的可信度等。
-网络资源整理:探讨如何将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根据学科分类、按照使用频率排序、利用云服务存储重要资源等。
2.拓展建议: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书签管理工具,对比其功能和优缺点,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信息管理案例,如科研人员如何使用书签提高研究效率,企业员工如何利用书签管理客户信息等。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书签管理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