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唐诗二首》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5.6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44千字
文档摘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包括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所选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所作,与学生在七年级已学到的唐诗知识相衔接。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2.增强文化理解力:引导学生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培养语言表达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诗歌的意境把握与情感表达。

-来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等句,以及《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解决办法:通过反复朗读、分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并通过绘画或写作等方式进行表达。

2.难点:唐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分析。

-来源:唐诗语言精炼,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解决办法:结合课文注释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巩固所学。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纸质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背景资料打印材料。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交流。

-信息化资源:唐诗相关的电子书籍、网络诗歌鉴赏视频、在线诗歌数据库。

-教学手段:PPT课件、诗歌朗诵录音、课堂讨论板、绘画工具(用于诗歌意境创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和李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两位诗人的生平及代表作,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提问学生:“在七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些唐诗?还记得哪些名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唐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教师详细讲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李白《早发白帝城》两首诗的背景、意境、语言特点及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剑外忽传收蓟北”、“两岸猿声啼不住”等,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举例说明: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首诗的原文,让学生朗读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意象描绘等。

-以学生熟悉的现代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异同。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首诗,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点。

-课堂辩论:围绕“哪一首诗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展开辩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一首短诗。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教师选取优秀的诗歌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回顾两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及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课后阅读《唐诗三百首》,选取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品读和分析。

-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首短诗,题材不限,字数不限。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杜甫诗选》: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登高》等,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白诗选》:鼓励学生阅读李白的更多作品,如《将进酒》、《夜泊牛渚怀古》等,感受李白的豪放不羁和浪漫主义精神。

-《唐诗三百首》:引导学生阅读其中的其他著名唐诗,如《静夜思》、《望岳》等,对比学习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手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唐诗中的意象研究:引导学生探究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月亮、山水、酒等,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唐诗的地理背景:学生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