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2 苏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7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77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2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童年时光,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4.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描写,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习鲁迅先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散文结构的感知。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在散文中表达的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和对自由童年的向往,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和社会认知。

-分析鲁迅先生散文中的象征意义,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象征,以及这些象征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仿写,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散文写作特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散文中特定段落或象征意义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

-教学软件应用: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推荐:布置相关课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深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你们知道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吗?”

展示一些关于童年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简短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基本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基本概念、写作背景和鲁迅先生的生平。

过程:

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分析散文的结构,如引子、主体和结尾,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在散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过程:

选择课文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百草园、三味书屋等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散文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体现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先生在散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散文主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童年的乐趣”、“教育的反思”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散文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散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散文的基本概念、写作背景、案例分析等。

强调散文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散文中的思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散文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散文中某些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的基本内容,包括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散文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分析散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