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海陆的分布说课稿(新版)商务星球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及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地球的形状、运动等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思考: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对海陆分布的直观感知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创新与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海陆分布的地理小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世界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我国及世界主要海洋、大陆的位置。
难点: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成因及影响。
解决办法:
1.利用地图教学,通过对比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海陆分布。
2.结合实例,如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经济差异,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的影响。
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海陆分布的成因,如板块构造理论等。
4.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记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
2.课程平台:地理教学软件、在线地理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世界海陆分布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素材。
4.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地图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特点吗?”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均匀。”
二、新课讲授
1.讲授世界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
a.老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世界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吗?”
b.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
2.讲授我国及世界主要海洋、大陆的位置
a.老师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海陆分布情况,提问:“同学们,我国的海陆分布特点是什么?”
b.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海洋面积占世界第四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3.讲授地球海陆分布的成因
a.老师展示地球板块构造图,引导学生观察板块运动情况,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海陆分布的成因吗?”
b.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地球海陆分布的成因是板块构造运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海陆的形成和变化。”
4.讲授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老师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提问:“同学们,海陆分布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b.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海陆分布对气候有重要影响,陆地地区气候干燥,海洋地区气候湿润。”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讨论该地区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角色扮演: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扮演地理学家,向全班同学介绍所选地区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我国及世界主要海洋、大陆的位置、地球海陆分布的成因及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六、板书设计
1.世界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
2.我国及世界主要海洋、大陆的位置
3.地球海陆分布的成因
4.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直观地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和我国的海陆比例。
2.学生掌握了世界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能够分析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的特点。
3.学生了解了我国及世界主要海洋、大陆的位置,能够准确指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等主要海洋以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