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病句辨析修改之成分残缺赘余》课件.pptx
文件大小:404.44 K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辨析与修改病句;辨析修改病句——成分残缺或赘余;一、常见成分赘余形式

下面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成分赘余形式:

亲眼目睹付诸于实践这其中

互相厮打正方兴未艾国际间

免费赠送过虑的想法报刊杂志

仔细端详过高的奢望德育教育

偶然邂逅浑身遍体鳞伤感激涕零的泪水

卫生洁具人民生灵涂炭真知灼见的意见

悬殊很大切忌不要违规难言之隐的苦衷;十分罕见被人贻笑大方涉及到中日关系

我的拙见生活安居乐业三十个芸芸众生

随便苟同更加变本加厉目前的当务之急

过分苛求大家众所周知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先进楷模格外明净多了每个学生人手一本

凯旋而归受到不虞之誉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无故旷课责任责无旁贷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一)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

缺少主语,使得句子结构不完整,导致谓语陈述的对象不明确。;主语残缺两种情形:

情形一:滥用介词而使主语残缺。

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是遇到介词“对”“在”“通过”“经过”“根据”“从”等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情形二:滥用省略或暗换主语而使主语残缺。;2.缺少谓语

缺少谓语,使得句子结构不完整,导致对主语陈述不明确,影响句意的理解。;3.缺少宾语

缺少宾语使得句子结构不完整,导致谓语动词所涉及的人或事物不明确,影响句意的理解。;1.肺鱼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化石”,其化石的记录在整个地史时期都有较好的保存,肺鱼身体结构的变化连续地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

;(一)成分残缺

4.缺少介词

介宾结构作句中修饰成分时,介词或者介词的宾语残缺,导致结构不完整,影响句意的理解。;例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例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例3、当丁医生经过住院治疗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4、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路线跑完全程42.195公里。

5、2003年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10%。

6、一位农民向国??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1、一天,刚刚下班的李师傅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中年男子向他伸出一双脏兮兮的手。

2、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3、记者从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获悉:国家已安排专项经费一亿元,加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科技攻关和相应研究。

4、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1、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2、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成分残缺辨析“两看”

1.看句子主干部分(主语、谓语、宾语)是做成分残缺类病句题最有效的办法,看看句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合适,句意是否明确,以此来判断主语、谓语或宾语残缺的可能性。

2.看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等),看它们对中心语的修饰限制是否恰当严密,尤其是介宾结构,看它是不是滥用介词,导致淹没了主语,或者看它的结构是否完整,是不是缺少了介词或者宾语。;【边练边悟】;【边练边悟】;(二)成分赘余

句子成分赘余大多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词语同义反复,二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

1.主语赘余;(二)成分赘余

句子成分赘余大多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词语同义反复,二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

2.谓语赘余;(二)成分赘余

句子成分赘余大多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词语同义反复,二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

3.宾语赘余;(二)成分赘余

句子成分赘余大多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词语同义反复,二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

4.附加成分赘余;(二)成分赘余

句子成分赘余大多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词语同义反复,二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

5.表约数、概数的词语并列,造成重复。;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4、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要求仔细审题。

5、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财产中按月领取固定的生活费。;6、教育专家认为,“名星”们搔首弄姿的形象常常见诸于荧屏,这对于喜欢模仿的少年儿童,是有负面影响的。

“诸”在古代汉语中表“之于”,其后用“于”造成语义重复。去掉“于”。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