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中考考点清单解读●二轮过教材·解读课本古诗词曲86首八年级下册四十五关雎(《诗经》)四十六蒹葭(《诗经》)四十七石壕吏四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中考考点清单解读四十九卖炭翁五十式微(《诗经》)五十一子衿(《诗经》)五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十三望洞庭湖赠张永相五十四题破山寺后禅院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中考考点清单解读五十五送友人五十六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五十七卜算子·咏梅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八年级下册四十五关雎[古体诗]《诗经》(近10年未考查)文学常识《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即直陈其事,直接书写;“比”即借物譬喻;“兴”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艺”。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原文及节奏划分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严格依据教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①/淑女②,君子/好逑③。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①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②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③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手法: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原文及节奏划分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严格依据教参)参差/荇菜,左右/流④之。窈窕/淑女,寤寐⑤/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悠⑦哉/悠哉,辗转/反侧。水边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时左右求取。文静美好的女子,(君子)日日夜夜追求她。追求她没能如愿,日日夜夜地思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成眠。内容:第二章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以及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手法: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原文及节奏划分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严格依据教参)参差/荇菜,左右/流④之。窈窕/淑女,寤寐⑤/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悠⑦哉/悠哉,辗转/反侧。④流:求取。⑤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⑥思服:思念。服,思念。⑦悠:忧思的样子。炼字:两个“悠”字均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续表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⑧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水边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采右采。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水边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挑选。文静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⑧芼(mào):挑选。内容:第三章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诗歌主旨本诗写了一个小伙子对淑女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抒发了诗人对心中理想对象的强烈思念。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回归教材·巩固基础统编八下P64“思考探究”二节选《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答案: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用了起兴手法,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此句亦含有比喻的意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与追求。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课外迁移·拓展探究1.课外单首·同手法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①,鸡鸣喈喈②,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③?风雨潇潇④,鸡鸣胶胶⑤。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①凄凄:寒凉。②喈喈:指鸡鸣声。③夷:同“怡”,喜悦,愉快。④潇潇:猛烈。⑤胶胶:或作“嘐(jiāo)嘐”,鸡呼伴的叫声。⑥瘳(chōu):病愈。这里有心情变好的意思。(1)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__________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