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阅读(九年级下册)》课件.pptx
文件大小:12.27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2.39万字
文档摘要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中考考点清单解读●二轮过教材·解读课本古诗词曲86首九年级下册 六十九渔家傲·秋思 七十江城子·密州出猎 七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七十二满江红(小住京华) 七十三十五从军征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中考考点清单解读●二轮过教材·解读课本古诗词曲86首 七十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七十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七十六过零丁洋 七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九年级下册六十九渔家傲·秋思[词]【北宋】范仲淹(近10年未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写作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原文及节奏划分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严格依据教参总结)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西北边疆秋天的风光和中原不同,向衡阳飞去的大雁毫无留恋之意。军中号角一吹,四面边塞内容: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续表四面边声③/连角起,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特有的声音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长烟直上,夕阳西下,孤零零的城池紧闭着城门。典故:“衡阳雁去”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了天气极寒。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续表四面边声③/连角起,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②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④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炼字:“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闭”字透露出边塞战事紧张、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坚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荒凉和寂寥。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续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⑤泪。饮一杯浊酒,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羌笛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都白了头发,纷纷流下伤心的眼泪。⑤征夫:出征的士兵。内容: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典故: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续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⑤泪。饮一杯浊酒,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羌笛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都白了头发,纷纷流下伤心的眼泪。⑤征夫:出征的士兵。修辞、情感:“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用将士们白了的头发和伤心的眼泪,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思念家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诗歌主旨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感情,表达了边关将士的爱国和思乡之情。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归纳总结典型意象:酒情感解读诗句及出处借酒传达愉悦的心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借酒感叹时光流逝。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借酒抒发人生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借酒抒发豪情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借酒抒发离愁别绪。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回归教材·巩固基础1.统编九下P61“思考探究”一《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情景:边塞秋来,风景与中原自是不同。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不犹豫。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听之伤心。背负层峦叠嶂,在长烟落日中,一座孤城,城门紧闭。戍边守土,将士之责;功业未成,泪洒滂沱。纵然乡关万里不得而归,只好借酒浇愁,暂忘烦忧。羌笛之声悠然响起,寒霜洒落一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酸楚,让人憔悴。将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