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中国近代史: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程专题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历史》八上P2-7)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进程1840年6月爆发→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结果开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为列强进行经济侵略提供了条件。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后续条约①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签订,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②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签订,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影响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中国历史》八上P8-22)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侵略罪行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②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①《天津条约》(1858年):与俄、美、英、法签订。赔偿英法巨额赔款;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通商章程善后条款》(1858年):与美、英、法签订。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③《北京条约》(1860年):与英、法签订。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影响①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②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边疆危机①东南: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日相继侵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清政府筹建了新式海军;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同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边疆危机②西北:19世纪60年代,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被浩罕国的阿古柏占领,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了伊犁。清政府派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新式清军成功收复了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中法战争1883年,法国控制了清朝的藩属国越南,中法战争打响。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炸毁福州造船厂,进攻台湾,刘铭传击退法军;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倒台。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历史》八上P24-27)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爆发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并蓄意挑起战争,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