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时23+环境问题、发展的选择+课件--2025年浙江省九年级中考人文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pptx
文件大小:942.63 K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2.43千字
文档摘要

课时23;01;02;知识点;区域性;部分环境问题会造成的危害

(1)臭氧层空洞: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氟氯烃破坏了臭氧层中的臭

氧,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强烈的紫外线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和生态环境。

(2)全球变暖: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这不仅会造成南北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还可引发土壤盐渍化等一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3)酸雨: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所造成的。

酸雨会污染水质、破坏土壤、危及植被和建筑等。

(4)海洋污染: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海洋生物资

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上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如

日本排放核污水,将会导致全球性的海洋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2.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1)现状: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

容乐观,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2)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4)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个人

角度;(5)意义: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利于保障公众健康,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知识点;(2)关系: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启示/教训:只有协调发展才能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人

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可持续发展

(1)背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系列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迫使

人们重新审视以前的经济行为和发展观。

(2)含义: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4)三个维度;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之路和新发展理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

的国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

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2)可持续发展举措: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3)五大新发展理念;4.因地制宜谋发展

(1)我国的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与四大地区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

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把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地区。;(2)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比;(3)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①因地制宜

a.概况;b.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产业类型;产业类型;②优势互补: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区域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实现长江上、

中、下游区域的互动合作(长江经济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

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外区域开发

与国际经济合作。;不同区域之间如何进行交流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跨越山海协力同行】

浙江省是党中央部署对口援疆的重点省份。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大力实

施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文化润疆、清廉援疆“六

大工程”。共同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好新疆。;探究一:优势互补

新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依托独特的位置、资源与政策优

势,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我

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之一。;(1)新疆是“瓜果之乡”,浙江是“中国丝都”,分别简析两地农业发展的

气候条件。;探究二: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浙江和新疆利用援疆平台纽

带,健全区域帮扶机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