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9;01;02;知识点;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2)相对位置:位于亚洲东部;西北部临日本海、东南部临太平洋,西
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2.领土
(1)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
组成,称为“千岛之国”。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2)特点: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3.自然环境
(1)地形:地表起伏较大,地形种类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多分布
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气候:本州岛北部及北海道岛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
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本州岛南部、九州岛及四国岛以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自然资源:耕地资源稀少,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使农业发展受到
限制。;4.生产特色:海洋渔业发达
(1)自然因素: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独特的
地理位置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日本沿海海域鱼类饵料丰富,鱼群
集中,还有天然优良港湾作为渔业基地(如北海道渔场)。
(2)人文因素:强大的工业促进渔业发展。造船业发达,所造渔船性能
优良、设备先进,为远洋捕捞提供条件;优质的渔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如装备冷冻保鲜设备、采用现代化的电子仪器),大大增强了海上捕鱼
能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3)渔港分布特点:日本渔港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数量众多。;(4)渔业发展中的问题:世界各国海洋捕捞能力不断提高,渔业资源因
过度捕捞而逐渐衰退;日本捕鱼的范围大大缩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
大量排放,使得沿海水域的水质恶化;沿海地带的填海造地,破坏了鱼类
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5)渔业资源的保护
①设立休渔期,避免过度捕捞。(使渔场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②制定海洋环保法律,限制废水排放。(保护沿海水质)
③控制沿海围垦和其他开发活动,保护鱼类生存环境。
④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立“海洋牧场”。(提高产量);5.生活特色(“鱼文化”):日本在长期与大海共存、??渔业共生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人们的生活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海洋气息。
(如鱼市,日本居民喜食鱼虾、料理“刺身”);知识点;1.威尼斯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温带。
(2)相对位置: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坐落在亚平宁半岛)的东北部,
地中海北岸,濒临亚得里亚海。;2.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生产、生活特色
(1)因水而生:威尼斯有100多座岛屿,人们在岛屿的低洼处打木桩、填
土、盖楼房,以桥连岛屿、水为通道,形成水城威尼斯。(原因:为了利
用有利地形躲避外敌,便于防守;困难:城市用地和排水问题)
(2)因水而兴:地中海是亚、非、欧三大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具有
位置优势。
(3)因水而美:威尼斯商业和航海业发达,遍布教堂、宫殿和广场,吸引
世界各国的游客。旅游业也大力发展,当地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公共汽
车”——交通船,“小汽车”——汽艇,专载游客的单桨平底木船——贡多拉。;知识点;2.自然环境
(1)地形:高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东非高原)。
(2)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湿季和干季。
(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
最广)
(3)植被与动物
①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繁盛,郁郁葱葱。
②干季:降水很少,草木稀疏,草原上一片枯黄。;3.生产特色:发展畜牧业,以放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到
干季,马赛人便以家族为单位,带领着牛、羊或骆驼等牲畜,迁往其他较
为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暂住,等到第二年湿季来临再返回家园。
[马赛人这样迁移的原因:基塔莱位于北半球,多多马位于南半球,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5—10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漫长干季的到来,
草原开始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基塔莱)正值湿季,
水草丰美;11月至次年4月,北方干季来临,南方湿季即将到来,马赛人
又开始向南回迁。];4.生活特色
(1)衣:色彩都以红色为主。(马赛人认为红色可以防身、保护牛群)
(2)食:牛是马赛人主要的食物来源,以肉、乳为食。(饲养牛羊);知识点;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地处热带、南温带;中低纬度地区。
(2)相对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是世界上唯一
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形种类多样,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东西
高中间低。
(2)气候: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以热带草原气候、热带
沙漠气候为主,气候比较干热(有大片的沙漠和草原)。年降水量的地区
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