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第I卷)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腈纶(jīnɡ)眼眶(kuānɡ)粗制滥造(làn)
B.亵渎(xiè)冠冕(miǎn)惟余莽莽(mǎnɡ)
C.譬如(bì)嗔怪(chēn)铮铮作响(zhēnɡ)
D.寻觅(mì)纨绔(kù)间不容发(fā)
2.元古堆村史馆记录了元古堆村这十年来的变化。走进村史馆,一张张照片讲述着元古堆村的往日今朝。泥泞土路是昨日的贫穷的(),崭新的柏油路是今日奔向幸福生活的通道。破旧的土坯房被崭新的民居、民宿取代,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如今每年夏天,前来元古堆旅游的游客()。我们要从红色文化中()智慧和力量,让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根据语境,在括号内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佐证源源不断吸收
B.佐证络绎不绝汲取
C.诠释络绎不绝吸收
D.诠释源源不断汲取
3.2025年春晚,别具韵味。它是喜庆的,是祥和的,是洋溢着满满祝福的视听盛宴;它是创新的,是精彩的,是展现着无限活力的舞台篇章。春晚,是新年里的璀璨明珠,它绚丽夺目,传递温暖,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它一视同仁地陪伴着每一位观众,不会忽视谁,更不会辜负谁,让大家都能在春晚中感受“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每个人对春晚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以上是本次“聚焦2025春晚?领略巳巳如意风采”主题活动的开场白,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词语“洋溢”“传递”“感受”的词性均为动词。
B.“满满祝福”“视听盛宴”“生生不息”三个短语的结构一致。
C.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它是视听盛宴”。
D.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5.文学社成员对“阅读与空间”的关系已有一定认识,现拟开展“名著中的地理空间”画报绘制活动。下列设想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绘制《朝花夕拾》中鲁迅求学路线图时,可以按照“南京→绍兴→日本”绘制。
B.绘制《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某次出海路线图时,可以标识出目的地渊洲。
C.绘制《简?爱》中简?爱经历图时,可标识出她两次重返的地点:盖茨黑德府。
D.绘制《西游记》中师徒西天取经路线图时,可以标识出唐僧取经出发地五行山。
二、填空题
6.“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表现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
7.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化作春泥更护花。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学而时习之,?
(4),长河落日圆。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诗人清晨看到的雪景。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猎①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②,千里暮云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这是王维青年时期的诗作,是一首写将军打猎的诗。诗题又作《猎骑》。②射雕处:《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
(1)下列诗词与两首诗词风格一致的一项是()
A.杜甫《石壕吏》
B.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