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预测卷】2025年中考(北京卷).docx
文件大小:85.89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8.29千字
文档摘要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99页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5年中考英语模拟卷(北京专用)

黄金卷03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举办了“中国科学家图片资料展”。你所在的小组参观展览后撰写了观后感。请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1.请用正楷字书写“用科学家精神擦亮青春底色”十二个字作为标题。

第一部分

逐光而行

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学习科学家精神,让科学的种子播洒到我们心中;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学家精神成为我们的启明灯、指南针。

2.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研究学问”的意思,所以“治学”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各方互相配合”的意思,所以“协同”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把种子抛到田地里”的意思,所以“播洒”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发扬光大”的意思,所以“弘扬”一词中有错字。

第二部分

群星璀璨

大桥耸立,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①科学家精神。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新一代科学家②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小组成员讨论如何理解文段中的“丰碑”。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无私的奉献 B.伟大的功绩 C.动人的故事 D.崇高的精神

4.文段中①②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第三部分

以身许国

1959年,正值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苏联突然毁约停援,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研制出我们自己的原子弹!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王淦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的。当时的王淦昌被视为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但当组织上提出要他隐姓埋名、秘密主导我国原子弹的研究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专家没有丝毫迟疑。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愿以身许国!”从此,一位名扬中外的顶尖科学家在国际物理学界销声匿迹。

5.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力更生 B.临危受命 C.语重心长 D.销声匿迹

第四部分

结语

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以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科学家精神启示我们①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②要肩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以科学家们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7.在文段①②两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不仅??②更 B.①如果??②就 C.①因为??②所以 D.①即使??②也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默写填空。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②古人常借助描写自然的明暗变化、光影交错来展现景物之美。《岳阳楼记》中,“①”呈现了洞庭湖上气象万千之美;《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②”呈现了琅琊山晦明变化之美;《望岳》中,“③”呈现了泰山巍峨险峻之美。

(二)(共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成为文人抒怀的一种途径。这组诗中共同使用了“①”的意象,意蕴丰富:《望岳》中其缭绕山间,诗人望之,感到②,不禁产生了登山的渴望;《登飞来峰》用其借代奸邪小人,用典直抒胸臆,表现作者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独坐敬亭山》中其无伴且慢慢飘离,读之,便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③。

10.古代文人万般诸事皆可抒怀,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一项是(???)

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三)(共8分)

阅读《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