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作文“这都不是事儿”导写及范文
题目
俗话说:这都不是事儿,是事就一阵儿。生活学习中总会遇到问题,和同学家长相处也难免会有矛盾,但当我们迎难而上,放平心态,事情总能峰回路转。等到雨过天晴后,会发现——这都不是事儿。
请以“这都不是事儿”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解读
作文导语共三句话。第一句是对作文总体思路的提示,两个分句构成因果关系。第二句话提示了选材方向、正确做法和结果,“但”字表示转折,提示考生问题或矛盾解决的过程才是文章重点。第三句话“雨”和“晴”是反义词,象征和比喻当前结果,提示考生可用对比手法,表现自己实现精神成长、认知转变、价值重建后的释然、豁达、自豪、喜悦、轻松等。
标题“这都不是事儿”是一个否定判断,提醒学生对以往认知、旧有观念、价值判断等进行反思。“事儿”意为使人关心的事或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是事儿”的隐含前提是曾经认为“这”是“事儿”,因此文章要呈现出从“这”“是事儿”到“这”“不是事儿”的思想转变。这一转变过程是文章重心所在,要花笔墨进行详细的描写、铺叙,转变过程要力求自然、合乎逻辑。“都”在这里表示强调语气,相当于“完全”、“根本”,而不是“全部”,体现对认知结果的态度。结尾要提炼“什么才是事儿”(使人关心的事、必须解决的问题)。
提示语友好地提示学生本题可选择的题材较广,也就是解释标题中“这”的具体内容,如: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麻烦、挫败,重新认识挫折的本质及其带来的意义价值;和同学、师长交往中,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认识到什么才是自己应该珍视的;在了解、体验民俗活动中产生的困惑、质疑,理性思考其传承、热爱、坚守的意义……但从“这”“是事儿”到“这”“不是事儿”的思想转变过程中,两个“这”指代的内容要清晰且前后一致。
构思作文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事,在事件的逐步推进中,慢慢领悟“这不是事儿”的原因;也可以通过倒叙回忆曾经的经历,由此阐发感悟——“这不是事儿”的原因;也还可在由旧认知到新认知的感悟中,展开自己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问题、矛盾的辨证思考,提炼中心时要归纳“什么才是事儿”,在否定旧认知的过程中,形成认知的改变、提升、突破。
少年难免有烦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此题引导学生放大人生格局,不为琐屑小事、外界压力而牵绊,培养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拥有健康人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佳作展示
这都不是事儿(835字?A类)
下课去接水,又听到几位同学议论我——
“小周这个又高又壮的男生,却喜欢烹饪,真怪!”“是的。烹饪是女孩的爱好,他有点女里女气!”面对闲话中伤,我淡然一笑:这都不是事儿!
然而从前,这曾令我困惑迷茫。爸妈不喜欢我在厨房转悠,说那不是男生该做的事;同学们议论电视剧里热爱烹饪的男生,说他们是娘娘腔。我只好将烹饪爱好藏在心底。
为了成为同学眼中的男子汉,我恶补足球知识,跟他们打篮球、聊游戏……
学校组织游学活动,要求自带午餐。我精心烹制多种健康美食。午饭时间,同学们聚在一起分享,多是买来的面包、薯片、三明治等。而我的大餐盒里,几层各自分隔的小格盛满自制美食。女生惊呼:“这么多美食,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男生大叹:“你妈真厉害,给你准备得那么丰盛!”得知这些都是我自做的,不少男生、女生将我团团围住,问我能否品尝。我当然乐于分享。
“牛油果土豆泥超糯,颜色搭配也清爽!”小伙伴连声称赞。小青说:“昨天我买的是牛油果加橙子,就没这个好吃。”我脱口而出:“这两样口感差异太大,不适合组合。我在牛油果泥里加了鸡蛋碎,口感更绵密,也有层次感。”
“真专业!这些都是你做的?”大家纷纷看向我。
我红着脸点点头。?
“吐司酥软,牛肉Q弹,青瓜爽口,好吃得停不下来!”“清新的柠檬鸡爪,真是你做的吗?我要拜师!”“下次一定要教我做点心!”
同学们的赞美让我喜出望外,在美食魅力中我被认可。“没想到男生也有这本事,以后组个社团。”朱老师向我竖起大拇指,我很自豪。
女生也不一定都文静纤弱、擅长烹饪。中国职业综合格斗女运动员张伟丽是第一位进入官方排名前十的中国选手,向世界展示中国女性的“丽”量。男生不一定都孔武有力、擅长运动。温文尔雅、谦和大气的汪文斌,坚定维护国家尊严,成为外交领域广受赞誉的“银发儒将”。
我先前的迷茫彷徨,是因为盲目迎合大众对男生的刻板认知,过于追求他人认同!每个人都独一无二,都不该被定义!
我终于明白,他人的否定、嘲笑都不是事儿!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才是最重要的!
点评
文章写“我”因自己与多数男生爱好不同而被人非议,深感自卑后改变自己来赢得认可;后在游学活动中,“我”分享自制点心,厨艺被同学们认可,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是事儿。但原稿有以下问题:第一部分用近300字篇幅写“我”被人非议而自卑,详略不当;“我尝试着改变,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言行举止都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