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命题作文《月亮》导写与例文
【原题呈现】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审题指导】
如何让传统文题焕发新意,《月亮》这篇命题作文可以作为一次很好的练习。月亮作为经典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思念、乡愁、时间流逝等情感,学生写作要考虑从更贴近他们生活的角度来选择材料和立意。学生可能会想到传统的思乡或团圆,但如何引导他们找到独特的角度呢?比如时间见证者、科学探索对象,或者文化符号。写作时要结合个人经历,比如与家人赏月、观察月相变化,或者参加中秋活动,这样立意会更具体。
其次是选材。说起月亮,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嫦娥传说或者李白诗句。要让作文出彩,就要尽量避免这些老生常谈的故事,可以去找一些关于月亮的小众冷门的诗词或历史,从而得到启发。当然,写作要倾注真情,就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比如和爷爷看月食的经历,观察一段时间月亮的变化细节,或者以月亮为引子回忆某些人与事,抒发真情。
表达方面,需要强调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真实。除了优美华丽的语言,更应鼓励学生用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来传达情感。比如描写月光下的某个瞬间,结合感官体验,如触觉、视觉、听觉,让文字更生动。
【佳作示例】
月亮
我打算来看你,如果今晚有月亮。
那月光一定是金箔色的,在水泥操场上流淌成河。褪色的木桩上永远摆着两碗炸酱面,细碎的葱花在银辉里浮沉,蒸腾的热气把我们的笑声裹成柔软的云。破旧书包歪斜地躺在双杠下,沾着草屑的篮球滚到月光照不到的角落,而教学楼窗口漏出的暖黄灯光里,总能望见老师批改作业时晃动的剪影。
我们在草坪上种下整片星河。当中秋的月亮像泡开的胖大海胀满夜空,女孩们把橘子瓣掰成月牙形状,男孩用石子在水洼里画着歪扭的圆圈。谁都没注意蜻蜓何时停驻在单杠上,薄翅驮着月光,像别着水晶胸针。直到晚风捎来紫藤花的耳语,才惊觉露水已经打湿了睫毛。
毕业那天,月光照在我身上,是沁人心脾的凉。暮色中的爬山虎正簌簌抖落往事,忽然有流萤掠过跑道,恍若当年遗落的月光碎片。我追着那点微光奔跑,听见风声里传来旧日喧哗——有人用粉笔在黑板报上画嫦娥,金粉簌簌落在值日生的蓝布衫上;有人把愿望写在孔明灯上,看它摇摇晃晃融进月轮;还有那个总在实验室偷煮泡面的少年,此刻正将镁条点燃,银白火花里爆开一朵小小的月亮。
教学楼的轮廓在月色中渐渐透明,我看见无数个我们仍在廊间穿梭:抱着作业本奔跑的,躲在柱子后吃辣条的,踮脚修改中考倒计时的。他们的白衬衫被月光漂洗得越发洁净,像一群永远十五岁的幽灵,在时光琥珀里重复着永恒的晨昏。
那些年轻的夜晚,月光曾怎样明朗。如今再抬头望月,清辉里沉淀着别样的温柔。它看过秦汉的关山,抚过唐宋的杨柳,却依然在每个夜晚为迷途的人掌灯。原来最恒久的陪伴,是教人学会把离别酿成琥珀,让思念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子。我们失散的,终将在彼此的月光里重逢。我知道你也会来的,如果今晚有月亮。
月亮
烟云笼挟着寂静的池水,树枝交叠,叶子繁茂冗杂似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妄想捕获跌入湖底的月亮。
圆月浸润在一汪秋水之中,我情不自禁伸手想触碰近在咫尺的月亮,手指挑起的水波却让圆月逐渐破碎。“月亮是抓不住的,这么大了还小孩子心思。”妈妈的话传入耳中,我抬头凝视悄然隐入黑云的月亮,思绪逐渐飘远,月亮真的抓不住的吗?
趁着假期,我们一家选择奔赴一千四百公里外的四川,与外公外婆一起过中秋。抵达的时间刚好是中秋夜,外婆在庭院中的小桌上摆满了清香的茶水、红彤又饱满的石榴、让人止不住流酸水的青橘,以及中秋常客月饼。形态各异、口味不一的月饼被摆在正中央,兜着它们的瓷盘与月光交相辉映。
外婆将我们从屋内喊出来,大家围坐在小桌四周。大人们久别重逢,侃侃而谈,好不热闹。我望着皎洁的月亮出神,外婆见状,拉着我的手跟我唠嗑:“你还是那么喜欢月亮,你小时候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非叫我们给你抱回去不可,不给还哭鼻子……”月光温柔散落在外婆身上,我才发现印象中的外婆变了,皱纹迫不及待爬上了她的脸庞,岁月压弯了她的脊背。微风轻柔地拥向桂花树,为静谧的月光增添了一缕清香,我逐渐握紧外婆的手,想要抓住此刻的陪伴。
电话声打断了正在聊天的大人,那是中秋仍异地的家人们的问候。往年,爸妈因工作原因不能赶回外公外婆家时,便也是如此送上祝福。外公不禁感叹道:“总算能与你们欣赏同一轮月亮了。”我循着声音看向外公,我与外公也有许久未相见,他依旧如印象中那般精神矍铄,可头发却在月光下闪烁着细碎的银光,一时间我竟分不清是月光给他的头发披上了一层银纱,还是时间将他的头发染白。我正要为往年的缺席道歉,外公却又摇摇头:“不对,其实不管相隔再远,抬头永远看的是同一片天同一轮月亮。”我将道歉的话咽回去,从外公的话语中读出了他对子女的理解,对孙辈的劝慰。我蓦然想起了那句诗,不自觉念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