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传接球技术及应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篮球传接球技术及应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篮球传接球技术及应用为主题,针对高一新生,结合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体育与健康教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篮球传接球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运动技能。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为后续篮球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通过篮球传接球技术的学习,学生将提升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同时,强调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但个体差异较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的运动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篮球运动,缺乏基本的篮球技能。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篮球传接球技术的理解有限,对运动规则和策略的认识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水平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来增强。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待培养,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心理素质不强、易受挫的情况。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以下影响:
1.教学起点差异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2.学生对篮球传接球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结合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参与度。
4.学生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示范讲解法,结合视频演示,直观展示篮球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
2.实施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同伴互助提高技能。
3.运用游戏教学,如“传球接力”等,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篮球比赛中的传接球精彩瞬间,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模仿欲望。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分配:**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巩固练习:15分钟
-课堂提问与反馈:10分钟
-总结与拓展:5分钟
**导入环节(5分钟):**
1.利用篮球比赛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篮球比赛中,传接球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3.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传接球技术的作用。
**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篮球传接球的基本姿势和准备姿势(2分钟)。
2.展示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重点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和反弹球(7分钟)。
3.通过示范和慢动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学习动作细节。
**巩固练习(15分钟):**
1.分组练习,每组3-4人,练习传接球技术(5分钟)。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强调技术细节(5分钟)。
3.组织“传球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传接球技能(5分钟)。
**课堂提问与反馈(10分钟):**
1.提问:“哪种传接球方式最适合你们现在的技术水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3.教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传接球时如何保持球的稳定性?”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展示正确的传接球技巧,引导学生模仿。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篮球训练中,如何提高自己的传接球技术?”
3.提出拓展练习,如练习在运动中的传接球,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教学创新与实际学情契合:**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融入体育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重难点解决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
-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环节,解决传接球技术动作的难点。
-通过讨论、提问、拓展练习等环节,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