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2.2 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2025) .pdf
文件大小:3.93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1.14万字
文档摘要

12.2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

课题12.2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1.了解杆秤的构,知道杆秤的测量原理,会用杆秤称量物体的质量。

2.通过简易杆秤的设计与制作实践活动,了解从天平到杆秤的思维演变过

程,发展科学思维。

教学

3.经历设计和制作简易杆秤的实践过程,发展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目标

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古代杆秤文化的了解,体会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

促进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案例,体会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

发展的促进作用。杠杆在我国古代应用非常广泛,杆秤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

一。直至今日,杆秤仍然在某些场合使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杠杆”之后,它是

前面所学杠杆原理的综合应用,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杆秤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可以加深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材能力,进而体验和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分析本节可依据教材编排,按照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和展示交流的顺

序展开,重点是动手制作简易杆秤。本节建议教学时间1课时,但课前要安排预

习和自主搜集、准备材料及工具的时间,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实践活动内容,并

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准备好制作简易杆秤的材料和工具。课前还可以组织学生建

立几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项目学习和评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

识,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平

衡条件等知识,这为理解杆秤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杆秤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对于将

杠杆原理具体应用到杆秤制作中,以及如何准确标注刻度等知识,还需要进一步

深入学习和实践操作。

2.能力水平: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但在综

学情分析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在制作

杆秤过程中,学生可能在材料选择、部件组装精度、刻度计算等方面遇到困难,

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

3.学习特点:学生对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喜欢亲自动手操作,

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粗心大意、急于求成等问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严谨

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简易杆秤。

教学难点运用杠杆平衡原理分析杆秤的工作过程和刻度标注的原理。

教学一根长度约为40cm的木制筷子,一个小盆,一个20g钩码,一个100g砥

器材码,细线若干,一把刻度尺,一支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新课、制作简易杆秤

一、项目提出

【提出问题】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天平是等臂杠杆,物体的质量多

大就要用相同质量的注码,所以注码质量的大小限制了称量物体质量的大小。

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要使用天平称量质量较大的物体(比如100kg的物思考问题,回

体),你觉得能否实现?应该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