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溶液的酸碱性与中和反应
基础巩固
1.(2024扬州)室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是()
A.酸性B.中性
C.碱性D.无法判断
2.(2024临沂模拟改编)山药中含有碱性的皂角素,皮肤碰上山药皮内层会奇痒难忍。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用来止痒的是()
A.肥皂(pH=10.0) B.牙膏(pH=9.0)
C.洗洁精(pH=7.5) D.食醋(pH=2.5)
3.(2024成都)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血浆
唾液
胃液
乳汁
胆汁
胰液
7.35~7.45
6.6~7.1
0.9~1.5
6.6~7.6
7.1~7.3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稀硫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污水
5.(2024重庆B改编)为了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最佳操作是()
6.(2024吉林)化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
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
类别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________,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上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________。
7.化学小组的同学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在实验1中,缓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__________。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到实验2的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8.(2024深圳)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KOH来源:Ca(OH)2+K2CO3===CaCO3↓+KOH
B.扬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用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思维拓展
9.(2024辽宁)为实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现象的可视化,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监测温度】(1)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颜色】(2)在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液作________剂,再逐滴加入盐酸,振荡,该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和pH记录如图所示。
(3)在①中未观察到预期的红色,为探明原因,小组同学查阅到酚酞变色范围如下:0<pH<8.2时呈无色,8.2<pH<13时呈红色,pH>13时呈无色。据此推断,①中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填字母)。
A.0<a<8.2B.8.2<a<13C.a>13
(4)一段时间后,重复(2)实验,观察到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有少量气泡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
【观察沉淀】(5)小组同学提出,可通过调控反应物浓度观察生成的氯化钠沉淀。向含8g溶质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中性,生成NaCl的质量为________g;恢复至室温,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6.7g,其中NaCl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g。(提示:室温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
【多现象可视】(6)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