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文件大小:61.02 KB
总页数:3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2.59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

2024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工作者老张在社区入户时发现,大海近期因交通意外造成重度残疾,家里只有上初中的儿子照顾他,大海希望得到支持,老张拟为其提供服务。从服务对象的来源看,大海一家属于()。

A.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

B.机构转介的服务对象

C.外展发现的服务对象

D.他人介绍的服务对象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3种情况:

(1)主动求助者。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2)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

(3)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动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而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题中社会工作者老张是在社区入户时发现的服务对象,而非服务对象主动前往机构寻求帮助,所以属于外展方式成为的服务对象。

2.社会工作者小李在社区开办了“悦读悦成长”亲子绘本阅读小组,带领10个家庭共同阅读,促进亲子及家庭间的交流。在结案阶段,小李的恰当做法是()。

A.协助家庭回顾小组过程中的改变

B.引导家长继续监督孩子阅读

C.要求孩子在小组结束后继续阅读

D.跟进小组结束后的阅读情况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结案阶段的任务:巩固已有改变。确保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巩固下来并能够用于日常生活中,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社会工作者要尽力帮助服务对象保持在助人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巩固和增强他们的自我功能。下面一些方法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达到这样的目的。

3.王女士发现女儿最近学习成绩下滑且总是闷闷不乐。王女士询问女儿学习遇到的困难,女儿很不耐烦,不想理她。王女士遂向社会工作者小刘求助。小刘在接案过程中向王女士仔细询问女儿的状况。下列提问中,属于治疗性沟通的是()。

A.“您是什么时候发现女儿的变化的?”

B.“您是怎么知道女儿学习成绩下滑的?”

C.“您是否想过用其他方法了解女儿的情况?”

D.“您能否尝试让女儿感受到情绪上的支持?”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治疗性沟通(或具有治疗效果的沟通)是指这样一种人际沟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在接案面谈时,社会工作者有意识地与服务对象进行的治疗性沟通具有以下功能: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想法:④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4.小强父亲用尽各种办法督促小强的日常学习,导致小强出现逆反心理,不仅成绩没有提高,而且父子关系紧张。为了协助他们改善父子关系,社会工作者小马为其开展家庭治疗。小马制订的下列具体目标中,适宜的是()。

A.缓解小强与父亲之间的冲突

B.增进父亲与小强之间的相互理解

C.降低父亲对小强的学习要求

D.指导小强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介入目标应采用积极正向的语言,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家庭治疗以家庭为介入单位,探索青少年问题背后的家庭结构和互动关系,促进家庭内在系统的改变,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主要适用于改善并重建青少年和家庭组员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组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上。

5.社会工作者小李在某社区开办了老年人慢病管理学习小组,拟采取基线测量评估服务成效。小李的下列做法中,属于建立基线的是()。

A.选择测量慢病管理行为的指标

B.改变老年人的慢病管理行为

C.比较老年人慢病管理行为变化

D.测量老年人对小组的满意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建立基线的方法有3种。一是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的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二是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或量表。三是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A选项选择测量慢病管理行为的指标。

6.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都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性。这体现出儿童生长发育的()。

A.互补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个体差异性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儿童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在身心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于整体特征的个性化特点,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成长轨迹。

7.社会工作者小工对独居残疾老人张奶奶进行评估,发现她有日常生活照料、居家康复、精神慰藉等多重需要,拟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