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同步课件.pptx
文件大小:2.92 MB
总页数:6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92千字
文档摘要

《礼记》;;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重点)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难点);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选自《礼记?礼运》,该书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请注意理解“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分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本文是孔子对学生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大道”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是施行的意思。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男有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矜寡孤独

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抽生朗读:

读得声音响亮,字正腔圆;;;;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

②矜、寡、孤、独();故外户而不闭();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今义:。)

②女有归(古义:;今义:。)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今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⑤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词类活用

①选贤与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

⑤盗窃乱贼而不做(动词用作名词,盗窃的事。);文言句式;成语积累

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例句: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天天完善,使鳏寡孤独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2.物尽其用: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句:这家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例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名句积累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给文章划分层次。;;分析讨论;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4.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6.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虚构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7、讨论: